•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开放获取】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2022, 55 (12): 1041-1049. DOI: 10.35541/cjd.20220609
摘要7566)   PDF (14081KB)(11139)    收藏
【摘要】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皮肤病,部分病例存在病情迁延反复、临床疗效不佳等特点。本指南以2018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荨麻疹的最新研究进展,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数十位专家共同讨论后制定而成,适用于中国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除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外,还采用问答形式对荨麻疹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细致说明,以期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开放获取]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2023, 56 (6): 479-488. DOI: 10.35541/cjd.20220819
摘要2246)   PDF (12585KB)(6120)    收藏
【摘要】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组由特定诱因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该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病情迁延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规范疾病诊治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并经相关专家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开放获取]    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4, 57 (5): 387-399. DOI: 10.35541/cjd.20230746
摘要3004)   PDF (16357KB)(4367)    收藏
【摘要】 慢性瘙痒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瘙痒发生机制复杂,病因诊断与治疗常面临挑战。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慢性瘙痒的认识,规范诊治行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在我国《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18版)》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慢性瘙痒的分类、病因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为慢性瘙痒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专家意见与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开放获取]   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2, 55 (11): 949-955. DOI: 10.35541/cjd.20220309
摘要2798)   PDF (8848KB)(3917)    收藏
【摘要】 化学剥脱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和皮肤光老化的治疗,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化学剥脱术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规范化学剥脱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从化学剥脱术的定义和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开放获取]    炎症后色素沉着防治专家共识 (2024版)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
2024, 57 (11): 998-1003. DOI: 10.35541/cjd.20240087
摘要2171)   PDF (7626KB)(3780)    收藏
【摘要】 炎症后色素沉着是各种内外源性因素造成皮肤炎症或损伤后导致的色素增加性疾病,对患者情绪及社交造成困扰。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组织本领域专家从炎症后色素沉着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制订本共识,以期为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开放获取]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达标治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6): 489-495. DOI: 10.35541/cjd.20230004
摘要2266)   PDF (9000KB)(3652)    收藏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慢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表型。标准剂量、加量或联合的二代抗组胺药是CSU的治疗选择,但约50%的患者对抗组胺治疗抵抗。达标治疗已被证实可提升慢性疾病的管理质量,但目前国内尚未提出CSU达标治疗的理念。我国荨麻疹诊疗及相关领域的31位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进展,结合专家经验,共同制订CSU达标治疗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开放获取]   成人皮肌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2, 55 (11): 939-949. DOI: 10.35541/cjd.20220420
摘要2140)   PDF (12511KB)(3507)    收藏
【摘要】 皮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可出现典型皮损、近端肌无力和多器官受累表现,亦可伴发恶性肿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国内外成人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和专家建议作为依据,制定成人皮肌炎诊疗共识,供各级皮肤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开放获取]   我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特征:基于多家医院问卷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
王鑫 刘丽娟 李邻峰
2023, 56 (6): 525-530. DOI: 10.35541/cjd.20220935
摘要427)   PDF (7551KB)(341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9年1 - 12月在我国南北方12家三级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和4次随访时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就诊1周以来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伴发症状(如皮疹疼痛、关节痛、发热)、荨麻疹的分类及亚型诊断、以前和本次的治疗方案等,以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评价治疗效果。将四川、湖北、福建9家医院就诊患者归为南方组,北京、辽宁3家医院就诊患者归为北方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CSU患者1 396例,男592例,女804例,年龄(38.32 ± 16.13)岁,20 ~ 60岁1 109例(79.5%),20 ~ 40岁660例(47.3%)。初次发病年龄(35.85 ± 16.03)岁,病程[0.50(0.25,2.00)]年。过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伴随疾病,269例(19.3%)合并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169例(14%)合并湿疹/皮炎,39例(2.8%)合并哮喘;仅19例(1.4%)CSU患者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但133例(9.5%)本次就诊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查阳性;437例(31.3%)患者血清总IgE升高,104例(7.4%)自身抗体阳性。南方组1 078例(77.2%),北方组318例(22.8%),南方组病程[(2.16 ± 4.76)年]长于北方组[(1.53 ± 2.80)年,P < 0.001],且有家族史比例(10.7%比3.5%)、伴皮疹疼痛比例(5.8%比0.9%)和关节痛比例(10.7%比0)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位于前3位的诊断分别为:CSU 835例(49.9%)、人工性荨麻疹437例(31.3%)、血管性水肿138例(9.9%),南方组单一诊断为CSU的比例(53%)高于北方组(38.9%,P < 0.001)。1 365例(97.8%)单独或联合使用常规剂量第二代H1抗组胺药,仅31例(2.2%)使用加倍剂量;其他类型药物多为联合使用,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的比例最高(36.6%),奥马珠单抗仅7例(0.5%)。结论 CSU南北方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传统治疗方案背景下的治疗现状仍有不足,新型治疗药物有一定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开放获取]   老年特应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2023, 56 (11): 991-999. DOI: 10.35541/cjd.20230427
摘要1363)   PDF (11327KB)(3195)    收藏
【摘要】 老年(> 60岁)特应性皮炎在人口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有较大不同,在诊断和治疗上有诸多需要特殊考虑的方面。因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老年特应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和指导对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疗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开放获取]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 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2023, 56 (4): 287-293. DOI: 10.35541/cjd.20220853
摘要1647)   PDF (8880KB)(3142)    收藏
【摘要】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目前有多种西药和中药广泛用于该类皮肤病的治疗。为更加合理使用这些药物,相关领域专家以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为基础,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制定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药物应用,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皮肤科医师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开放获取]    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0): 873-886. DOI: 10.35541/cjd.20240222
摘要1657)   PDF (17657KB)(3056)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皮肤和/或黏膜的水疱、大疱、糜烂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对天疱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有必要制订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由相关学术组织组建的指南工作组,基于国内外现有证据,结合我国国情,经过多轮论证与遴选,形成了关于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12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和30条推荐意见,为天疱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2022, 55 (6): 465-470. DOI: 10.35541/cjd.20210885
摘要1909)   PDF (7597KB)(3055)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样皮疹和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往往需要系统治疗,传统的系统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近年来,生物制剂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其中白细胞介素4受体拮抗剂度普利尤单抗已经在我国上市。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组织本领域部分专家讨论度普利尤单抗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并形成共识,希望本共识能为我国皮肤科医生临床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开放获取]   保湿润肤类产品应用指导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8): 711-717. DOI: 10.35541/cjd.20230133
摘要1592)   PDF (8894KB)(2841)    收藏
【摘要】 应用保湿润肤类产品是保护或修护皮肤屏障、维护皮肤健康和防治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及合理应用保湿润肤类产品,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保湿润肤类产品的功效、成分选择、应用指征、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深入讨论并达成此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开放获取]   抗肿瘤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
2023, 56 (10): 907-919. DOI: 10.35541/cjd.20230084
摘要1262)   PDF (16319KB)(2578)    收藏
【摘要】 皮肤不良反应是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常见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和减量。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也变得更常见和复杂。鉴于此,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讨论、梳理现有相关临床证据,形成本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常见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和管理措施,旨在为肿瘤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医师及护理团队提供规范化建议,指导临床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开放获取]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专委会
2024, 57 (12): 1065-1070. DOI: 10.35541/cjd.20240260
摘要2358)   PDF (3803KB)(2568)    收藏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破坏皮肤、黏膜或毛囊的黑素细胞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等根据国际白癜风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2024版《白癜风诊疗共识》。本版共识突出了白癜风的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JAK抑制剂应用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规范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开放获取]   蕈样肉芽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蕈样肉芽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2023, 56 (5): 402-409. DOI: 10.35541/cjd.20220909
摘要1328)   PDF (10029KB)(2493)    收藏
【摘要】 蕈样肉芽肿(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类型,早期仅累及皮肤,进展期出现肿块并有淋巴结、外周血和内脏受累。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估,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我国12位MF诊疗领域专家在国外最新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回顾了治疗方法的循证医学级别,结合我国现状,在MF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和新疗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规范MF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开放获取]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4, 57 (6): 493-502. DOI: 10.35541/cjd.20230682
摘要1723)   PDF (12529KB)(2232)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过敏原作为AD的诱发因素之一,可导致AD复发或加重。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通过识别过敏原,可指导对AD的长期管理。关于sIgE检测在AD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共识基于目前国内外指南和相关研究证据,总结了AD患者进行sIgE检测的临床价值,并在患者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选择、结果解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出了9条推荐意见,为sIgE检测在我国A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统一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开放获取]    中国生殖支原体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4)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2024, 57 (3): 201-208. DOI: 10.35541/cjd.20230711
摘要1254)   PDF (11971KB)(2154)    收藏
【摘要】 生殖支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且与早产相关。因培养困难,诊断依赖于核酸检测,其耐药性增加导致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依据国际最新生殖支原体诊疗指南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生殖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随访和判愈、性伴管理、预防等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形成此共识,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开放获取】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建议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
2022, 55 (6): 471-479. DOI: 10.35541/cjd.20210434
摘要928)   PDF (11342KB)(2150)    收藏
【摘要】 环孢素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种强效无细胞毒性的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转录,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皮肤科常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病的治疗,也有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等病治疗的报道。国内有关专家在检索和研究国内外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 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提出的环孢素治疗常见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专家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开放获取]    寻常痤疮再认识:从发病机制到治疗策略
鞠强 李嘉祺
2024, 57 (4): 289-294. DOI: 10.35541/cjd.20240074
摘要745)   PDF (12409KB)(2018)    收藏
【摘要】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雄激素诱导的脂质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仍未完全揭示。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传统认知也不断更新并影响着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本文从激素水平、毛囊微生物、毛囊皮脂腺干细胞分化及重度痤疮发生机制等角度总结寻常痤疮发生机制中部分新观点、新理念及其在临床防治中的意义,为痤疮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2023, 56 (7): 573-625. DOI: 10.35541/cjd.20220839
摘要7458)   PDF (64769KB)(1848)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银屑病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银屑病是不可根治性疾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为了规范银屑病诊疗方法,提升诊疗能力,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融合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指南。考虑到银屑病的复杂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订,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应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开放获取]   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公众版202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4, 0 (5): 20230620-e20230620. DOI: 10.35541/cjd.20230620
摘要1029)   PDF (15089KB)(1846)    收藏
【摘要】 化学剥脱术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和皮肤美容领域,但不正规的操作或非专业人士操作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不良事件。为了提高公众对化学剥脱的认识,普及正确、专业的医学知识,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成立的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结合我国国情,从化学剥脱术的定义、分类、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公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开放获取]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护肤品和护肤材料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激光学组
2024, 57 (6): 485-492. DOI: 10.35541/cjd.20230674
摘要961)   PDF (10103KB)(1793)    收藏
【摘要】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累及皮肤、黏膜及附属器等的局部或全身性损害。随着化妆品的种类增加及其广泛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日益增高,发病类型增多,临床特征多样。为加强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本指南基于文献检索及评价、讨论、论证会、征求意见等制订流程,组织相关专家对《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疗指南(2018版)》进行了更新与修订,旨在规范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诊疗和安全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开放获取]   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12): 1096-1106. DOI: 10.35541/cjd.20230433
摘要824)   PDF (16791KB)(1769)    收藏
【摘要】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光敏感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湿疹样改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光生物学试验,治疗的关键为避光和去除光敏物,其他治疗包括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及系统药物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光皮肤病学领域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共同讨论慢性光化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制订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开放获取]    中国皮肤结核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专病联盟分枝杆菌病研究联盟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性病检验与诊断分会
2024, 57 (5): 426-434. DOI: 10.35541/cjd.20230354
摘要901)   PDF (11271KB)(1638)    收藏
【摘要】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延误诊断可能导致皮肤与软组织损毁,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皮肤结核治疗疗程长且需要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早期规范的诊疗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皮肤结核与结核相关文献、指南基础上编写,旨在规范皮肤结核诊疗流程,提高皮肤结核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开放获取]    乳房外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乳房外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版)》编写委员会专家组
2024, 57 (5): 400-408. DOI: 10.35541/cjd.20230603
摘要913)   PDF (11314KB)(1635)    收藏
【摘要】 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少见且易误诊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早期病变局限于表皮,也可浸润至真皮层,晚期则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乳房外Paget病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包括阴囊、阴茎、外阴以及肛周、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常表现为红色斑片或浸润性斑块,部分皮损伴有鳞屑、糜烂等。在选择治疗方案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本专家共识基于国际上最新的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临床治疗实践,形成了关于乳房外Paget病分期治疗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新型治疗方法,为规范乳房外Paget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开放获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2, 55 (12): 1050-1057. DOI: 10.35541/cjd.20220664
摘要835)   PDF (10061KB)(1592)    收藏
【摘要】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痤疮物理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规范ALA-PDT在痤疮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共识在2011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共识》基础上,围绕其作用机制、患者选择、治疗参数、操作流程以及治疗反应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从临床角度提供ALA-PDT治疗痤疮的操作管理及参数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开放获取]    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
2025, 58 (1): 1-8. DOI: 10.35541/cjd.20240407
摘要1175)   PDF (10301KB)(1487)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迅速,对该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规范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诊疗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缓解或消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开放获取]   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3, 0 (4): 20230123-e20230123. DOI: 10.35541/cjd.20230123
摘要865)   PDF (9006KB)(1425)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不少患者对该病的性质、治疗、预后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疑问和误解。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天疱疮诊疗现状,整理并筛选出天疱疮患者关心的15条常见问题,涉及天疱疮的定义、病因、相关检查、治疗方法、用药指导、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经专家撰写及集体讨论后制订本健康教育共识,旨在提高皮肤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增进天疱疮患者及家属对该类疾病的了解,促进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开放获取】典型与非典型表现的特应性皮炎
李巍 李政
2023, 56 (1): 1-4. DOI: 10.35541/cjd.20220422
摘要619)   PDF (5208KB)(1381)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的AD研究主要关注婴幼儿起病的AD,其典型皮损表现为以屈侧为主的湿疹样皮炎,大多合并遗传过敏性素质;而成人AD和老年AD中,分布和形态不典型的皮损较常见,如伸侧为主分布以及痒疹等多形性皮疹。目前临床上对于皮损形态、发病部位以及起病年龄等不典型的AD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D的诊断率。本文描述AD典型和非典型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增进我国皮肤科医生对AD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开放获取]  小分子靶向药物:银屑病治疗的新选择
俞晨 王刚
2022, 55 (9): 747-751. DOI: 10.35541/cjd.20210630
摘要1260)   PDF (6397KB)(1379)    收藏
【摘要】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靶向发病机制中关键分子的治疗策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除生物制剂外,银屑病小分子靶向药物日益受到关注,以磷酸二酯酶4、Janus激酶、酪氨酸激酶2等为主要靶分子,越来越多的候选药物在研究中观察到较好的疗效,部分药物已获批用于临床,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开放获取]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陈奇权 杨显杰 顾恒 徐金华 郝飞 姚煦 宋志强
2023, 56 (6): 534-539. DOI: 10.35541/cjd.20220814
摘要483)   PDF (7557KB)(1367)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并为共识的构建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充分检索并评估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研究相关的文献,撰写《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初稿,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有代表性的25位专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研究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两轮专家问卷函询,并对共识稿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结果 两轮问卷收回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 ± 0.09。第1轮问卷结果中有9个条目变异系数(CV值)>20%,3个条目的认可度平均值<7分;第2轮问卷结果中所有条目的CV值均<15%,原有认可度平均值<7分的3个条目认可度均升至7分以上,且所有条目的中位数均 ≥ 8分。两轮问卷结果的信度分析显示,Cronbach α系数和标准化Cronbach α系数均 > 0.9;两轮问卷结果的一致性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结果均P < 0.001,第1轮问卷结果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0,第2轮为0.219。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也为共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
赵柳琦 陈妍 陈丹阳 樊碧娆 王瑞 尚盼盼 陈喜雪 朱学骏 王明悦
2022, 55 (6): 480-485. DOI: 10.35541/cjd.20210813
摘要910)   PDF (8457KB)(1300)    收藏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首次600 mg,后每2周300 mg,必要时提高注射频率)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21例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9例(90.5%)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内达到疾病完全或大部分控制;12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16周,均在治疗16周时仍可保持疾病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基线BPDAI评分为(122.5 ± 51.1)分,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后下降至(30.6 ± 27.4)分(t = 8.53,P < 0.001),并在治疗4周时继续下降至(12.7 ± 9.1)分(t = 9.73,P < 0.001)。21例患者均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4周内瘙痒明显缓解。在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10例患者中,9例治疗后明显下降。在基线血清IgE浓度升高的7例患者中,6例治疗后明显下降。1例(4.8%)出现病毒性结膜炎,其他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可有效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明显缓解瘙痒症状,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开放获取]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
2024, 57 (5): 418-425. DOI: 10.35541/cjd.20230718
摘要715)   PDF (10091KB)(1261)    收藏
【摘要】 耐药皮肤癣菌感染是近期临床微生物领域与皮肤病领域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出现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病例,预示存在人群传播的风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组织专家基于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数据,对耐药皮肤癣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菌株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出推荐建议,制订了完整的诊治方案,以期为我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淀粉样变1例国内首报
温广东 冒丹丹 张原媛 窦沅青 赵培 吴晨雨 张建中
2022, 55 (6): 508-510. DOI: 10.35541/cjd.20210694
摘要1177)   PDF (5585KB)(1213)    收藏
【摘要】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开放获取]   从发病机制认知变化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进展
梁云生 黎展宏 伍奕蓓
2023, 56 (6): 552-558. DOI: 10.35541/cjd.20230102
摘要489)   PDF (9708KB)(1188)    收藏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理机制复杂,自身抗体、炎症细胞、凝血与补体系统等均可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肥大细胞在其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研究更加注重于调控肥大细胞的病理状态。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治疗药物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开放获取]    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2023, 0 (4): 20230324-e20230324. DOI: 10.35541/cjd.20230324
摘要593)   PDF (6402KB)(1177)    收藏
【摘要】 为了制订符合中国临床实践特点的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标准,规范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的设置及运行,改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通过联合应用文献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和专家咨询法,撰写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标准。该标准提出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管理要求和评分标准,包括必选项目4个维度和考察项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均明确描述具体的条件或要求及评价方法,并赋予评分权重,阐述了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分级认证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具有梯度的三个级别。该标准有利于提高各医疗机构门诊中特应性皮炎的规范诊治能力,推动国内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特应性皮炎管理的同质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开放获取]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2024, 57 (12): 1079-1090. DOI: 10.35541/cjd.20240226
摘要762)   PDF (14943KB)(1161)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白细胞介素17A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炎症因子,司库奇尤单抗是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17A的单克隆抗体, 在中国获批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6岁及以上患者、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上市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对司库奇尤单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长期使用策略、特殊患者的使用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形成了专家共识,目的是促进司库奇尤单抗的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开放获取]    人干扰素α1b治疗黑色素瘤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 1-7. DOI: 10.35541/cjd.20230317
摘要607)   PDF (8865KB)(1121)    收藏
【摘要】 人干扰素α1b是我国首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已获批应用于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人干扰素α1b作为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及晚期系统治疗药物,可有效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生存且安全性好。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肿瘤学组及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组织本领域专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并参考新近文献,制订本共识,以期为黑色素瘤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开放获取]   斑秃与Th2型免疫反应
章星琪
2022, 55 (11): 1013-1018. DOI: 10.35541/cjd.20220111
摘要481)   PDF (7746KB)(1107)    收藏
【摘要】 斑秃的确切病因未明,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有证据显示过敏参与部分斑秃患者早发、重症、复发和迁延。尘螨过敏可能是部分重症斑秃患者尤其是儿童重症斑秃的病因之一,估计因为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脱敏可抑制Th2型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免疫格局,降低斑秃复发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另外,斑秃治疗前高IgE水平可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有效率较高,高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可预示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疗法无效,因为该疗法通过拮抗Th1型反应而起作用。因此,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和IL-4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斑秃患者中提示Th2型反应占优势。本文重点分析过敏与斑秃的关系、抗过敏和脱敏在治疗斑秃中的作用,旨在为斑秃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