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开放获取]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专委会
2024, 57 (12): 1065-1070. DOI: 10.35541/cjd.20240260
摘要4473)   PDF (3803KB)(4230)    收藏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破坏皮肤、黏膜或毛囊的黑素细胞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等根据国际白癜风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2024版《白癜风诊疗共识》。本版共识突出了白癜风的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JAK抑制剂应用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规范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诊治指南(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5, 58 (6): 485-496. DOI: 10.35541/cjd.20240674
摘要3773)   PDF (14956KB)(3796)    收藏
【摘要】 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对H1抗组胺药标准或加倍剂量、或联合使用均抵抗,临床常见,诊疗难度大。现有荨麻疹指南或共识无法满足难治性CSU的高质量规范化管理,有必要制订针对难治性CSU的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建指南工作组,联合全国29位荨麻疹研究领域专家,全面梳理评估国内外现有循证证据,结合我国国情,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了本指南,旨在为难治性CSU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开放获取]    炎症后色素沉着防治专家共识 (2024版)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
2024, 57 (11): 998-1003. DOI: 10.35541/cjd.20240087
摘要3431)   PDF (7626KB)(5269)    收藏
【摘要】 炎症后色素沉着是各种内外源性因素造成皮肤炎症或损伤后导致的色素增加性疾病,对患者情绪及社交造成困扰。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组织本领域专家从炎症后色素沉着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制订本共识,以期为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1): 976-997. DOI: 10.35541/cjd.20240294
摘要3263)   PDF (27228KB)(478)    收藏
【摘要】 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批准上市并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及白细胞介素36抑制剂五大类9种制剂;小分子药物包括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通路中磷酸二酯酶4、Janus激酶(包括酪氨酸激酶2)等不同环节共两类4种药物。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南,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开放获取]   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2025, 58 (5): 387-395. DOI: 10.35541/cjd.20240631
摘要2578)   PDF (13489KB)(1969)    收藏
【摘要】 为规范和提高临床医师对色素痣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肿瘤学组、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整合国内外色素痣诊疗指南、共识和现有的研究结果,制订《色素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本共识涵盖的色素痣包括普通后天性色素痣、先天性色素痣、复发性色素痣、特殊人群(儿童、妊娠期)色素痣,针对不同类型色素痣的诊疗要点给出详细建议,旨在为色素痣的规范诊疗和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开放获取]    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0): 873-886. DOI: 10.35541/cjd.20240222
摘要2437)   PDF (17657KB)(3888)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皮肤和/或黏膜的水疱、大疱、糜烂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对天疱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有必要制订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由相关学术组织组建的指南工作组,基于国内外现有证据,结合我国国情,经过多轮论证与遴选,形成了关于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12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和30条推荐意见,为天疱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开放获取]   2010—2023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陈泽伟 梁诗晴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2024, 57 (11): 1045-1050. DOI: 10.35541/cjd.20240073
摘要1884)   PDF (8436KB)(50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2010—2023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0—202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梅毒病例报告数据,利用Joinpoint 5.2.0软件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应用ArcGIS 10.5软件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 10.2.3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2010—2023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6.86/10万上升至37.60/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82%(95% CI:0.81% ~ 2.89%),报告发病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全国各县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Moran′s I = 0.47 ~ 0.60,均P < 0.001),全局G系数检验统计量Z(G)值均 ? 1.96,表明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高值聚集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年热点地区的数量为180 ~ 294个,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贵州、四川和云南等。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92个时空聚集区,主要分布于2010—2012年的浙江、广西、广东和福建,2013—2017年的新疆以及2019—2023年的四川、贵州、重庆等。结论 2010—2023年中国梅毒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疫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热点地区与时空聚集区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聚集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从东南沿海和西北地区转变至西南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开放获取]    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
2025, 58 (1): 1-8. DOI: 10.35541/cjd.20240407
摘要1851)   PDF (10301KB)(2186)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迅速,对该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规范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诊疗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缓解或消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
2025, 58 (2): 99-125. DOI: 10.35541/cjd.20240054
摘要1759)   PDF (33181KB)(252)    收藏
【摘要】 随着近年皮肤病学研究的发展,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渐用于皮肤病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复杂及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将靶向治疗合理、有效、安全地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指南共识,结合中国皮肤病患者的特点,通过多次深入讨论和修改制订本共识,按照疾病分类,从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治疗方案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开放获取】   副肿瘤性天疱疮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 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5, 58 (4): 289-296. DOI: 10.35541/cjd.20240569
摘要1580)   PDF (10103KB)(1049)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天疱疮的特殊亚型。PNP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严重而顽固的疼痛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多形性皮损、合并肿瘤,常伴有其他系统损害(如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数患者对治疗反应差,严重者危及生命。PNP的诊疗涉及皮肤科、口腔科、肿瘤科、血液科、呼吸科、外科、麻醉科、全科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相关学术组织召集相关领域专家制订本共识,基于国内PNP的诊疗现状拟定了PNP诊断的中国标准,并针对皮肤黏膜损害、肿瘤、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提出了治疗建议,为PN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开放获取]   儿童鲜红斑痣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儿童鲜红斑痣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制订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学组
2025, 58 (5): 396-404. DOI: 10.35541/cjd.20240452
摘要1574)   PDF (24235KB)(1021)    收藏
【摘要】 鲜红斑痣是一种儿童最为常见的低流量毛细血管畸形,常常出生后出现,好发于面颈部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鲜红斑痣相关综合征早期仅有红斑表现,容易忽略皮肤外系统受累,造成误诊或漏诊,更应尽早识别。中国儿童鲜红斑痣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制订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从儿童鲜红斑痣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制订共识,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开放获取]    白癜风光疗指南(2025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5, 58 (3): 197-208. DOI: 10.35541/cjd.20240547
摘要1538)   PDF (12482KB)(2080)    收藏
【摘要】 紫外线光疗是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指导和规范紫外线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光医学及色素疾病领域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白癜风光疗最新研究进展及专家临床经验,经充分讨论,制订了《白癜风光疗指南(2025版)》,对白癜风紫外线光疗的原理、禁忌证、个体化光疗方案、联合治疗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白癜风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大疱性类天疱疮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治疗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2025, 58 (5): 405-415. DOI: 10.35541/cjd.20240622
摘要1358)   PDF (13758KB)(154)    收藏
【摘要】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紧张性水疱和大疱,部分患者危及生命。BP的发病机制与抗BP180和BP230抗体密切相关,通过补体激活系统和非补体系统等途径致病。本共识涵盖BP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合并症管理,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在诊断方面,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上,除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推荐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共识还关注BP合并症如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等的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指导,提升BP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2): 1071-1078. DOI: 10.35541/cjd.20240321
摘要1335)   PDF (10108KB)(55)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AD的治疗正步入个体化时代。针对不同维度进行分层有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但目前尚缺乏AD的分层方案和以此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因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围绕AD系统治疗的个体化综合评估、系统治疗药物、不同维度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系统治疗的模式等内容,制订中重度AD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开放获取]    红蓝黄光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
2025, 58 (3): 209-215. DOI: 10.35541/cjd.20240354
摘要1215)   PDF (10764KB)(1803)    收藏
【摘要】 红蓝黄光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低强度光疗。近年来随着光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安全高效的红蓝黄光治疗技术在痤疮、雄激素性秃发、皮肤创面、带状疱疹等皮肤病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尚无统一规范的推荐性方案。为提高红蓝黄光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在国内外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对红蓝黄光治疗在皮肤科临床的规范应用提出具体建议,供临床医生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开放获取]    CARD14相关丘疹鳞屑性疾病1例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乌司奴单抗长期治疗观察
陈闽飞 刘彦婷 冯程 耿松梅
2025, 58 (3): 254-257. DOI: 10.35541/cjd.20230613
摘要1207)   PDF (21825KB)(163)    收藏
【摘要】 目的 对1例CARD14相关丘疹鳞屑性疾病(CAPE)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并观察乌司奴单抗治疗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1例由毛发红糠疹导致的红皮病6岁患儿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弟弟外周血DNA,二代靶向皮肤病测序包检测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基因突变。以相同方法提取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基因组DNA作为对照。结果 患儿及其母亲存在CARD14基因6号内含子c.349+1G>A杂合突变,患儿父亲、弟弟及100例健康对照未检出该变异,诊断为CARD14相关丘疹鳞屑性疾病。分别于第0周、第4周及之后每12周皮下注射乌司奴单抗45 mg,治疗1周后患儿皮损及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治疗并随访18个月未见不良事件。结论 CARD14基因c.349+1G>A杂合突变可能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乌司奴单抗治疗有效且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慢性手部湿疹的治疗进展
白璐 楚妍 刘园园 朱才勇
2025, 58 (5): 477-480. DOI: 10.35541/cjd.20220028
摘要1126)   PDF (5150KB)(97)    收藏
【摘要】 目前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慢性手部湿疹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慢性手部湿疹需系统用药。传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维A酸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近年来,JAK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生物制剂、他汀类药物、噻吗洛尔、日光光动力等治疗慢性手部湿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综述总结了基础治疗、局部用药、物理治疗和系统治疗等应用于慢性手部湿疹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王迪 张瑞珺 康玉英
2025, 58 (1): 89-92. DOI: 10.35541/cjd.20240175
摘要1116)   PDF (5169KB)(29)    收藏
【摘要】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与皮肤微生态失调、脂质代谢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异常以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外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物理治疗和化学剥脱术等为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综述了脂溢性皮炎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开放获取]    寻常痤疮临床严重度分级及疗效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痤疮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痤疮学组
2025, 58 (8): 709-714. DOI: 10.35541/cjd.20250034
摘要1088)   PDF (7615KB)(1529)    收藏
【摘要】 寻常痤疮(简称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痤疮存在多种临床严重度分级方法,但如何客观地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并用于指导痤疮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如何科学评价各种治疗方式在痤疮治疗中的疗效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也是临床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痤疮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痤疮学组组织我国痤疮诊疗领域部分专家,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寻常痤疮临床严重度分级及疗效评价中国专家共识》,供皮肤科医师临床应用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开放获取]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2024, 57 (12): 1079-1090. DOI: 10.35541/cjd.20240226
摘要1065)   PDF (14943KB)(1579)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白细胞介素17A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炎症因子,司库奇尤单抗是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17A的单克隆抗体, 在中国获批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6岁及以上患者、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上市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对司库奇尤单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长期使用策略、特殊患者的使用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形成了专家共识,目的是促进司库奇尤单抗的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口服低剂量米诺地尔在雄激素性秃发治疗中的应用
王琴 倪春雅 杨凯 林尽染 吴文育
2025, 58 (7): 657-660. DOI: 10.35541/cjd.20210760
摘要1064)   PDF (5208KB)(24)    收藏
【摘要】 外用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秃发(AGA)已在临床上长期应用,但仍存在不能达到预期疗效或耐受性不佳等问题。目前口服米诺地尔为高血压的二线或三线治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口服低剂量米诺地尔用于治疗AGA。该文综述口服低剂量米诺地尔治疗AGA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寻常型天疱疮1例:因果还是巧合?
郭子瑜 姚南 湛意 刘昱 武瑞芳 谭怡忻 廖洁月 赵明 张桂英
2024, 57 (10): 948-950. DOI: 10.35541/cjd.20220053
摘要1037)   PDF (10257KB)(24)    收藏
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肤及口腔黏膜起水疱、大疱伴糜烂结痂1月余于2021年7月29日入住我院。患者诉2021年5月27日接种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无头痛、发热及注射部位不适等症状,接种后第4天,鼻尖部、舌部开始出现小水疱,当时未予重视,后头皮、躯干、四肢、腋下陆续出现多处松弛性水疱、大疱,水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伴瘙痒、疼痛,颈部及双腋下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开放获取]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及标准化病案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2025, 0 (4): 20240338-e20240338. DOI: 10.35541/cjd.20240338
摘要908)   PDF (21712KB)(1147)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于婴儿期起病,可反复发作并持续到儿童及青少年,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及生长发育,降低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童A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及各级别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国儿童AD循证医学证据匮乏,AD慢病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尚未广泛建立。为推动我国儿童AD专病门诊建设,提高儿童AD临床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过程,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讨论,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形成本共识,以期为我国儿童AD专病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提高AD患儿全病程(全周期)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特应性皮炎共病的研究进展
谢欣然 张璐 杜丹 李晓雪 李焰梅 蒋献
2024, 57 (11): 1058-1063. DOI: 10.35541/cjd.20230099
摘要817)   PDF (7578KB)(31)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与哮喘、变应性鼻炎、食物过敏等特应性疾病共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AD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存在关联,加重AD患者疾病负担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既往文献报道的AD相关共病,分析其可能的共同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期间出现银屑病样皮损1例
毛秋雨 杨雪琪 贾元源 杨婧怡 闵玮
2025, 58 (8): 775-776. DOI: 10.35541/cjd.20220191
摘要695)   PDF (4934KB)(6)    收藏
患者男,52岁,因面颈、四肢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2年于2021年10月就诊。2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红斑、丘疹,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剧烈,于外院诊断为湿疹,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具体药名和剂量不详)治疗,控制不佳,皮疹逐渐加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自体脂肪干细胞胶填充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疗效观察
郭伟楠 王俊霞 陈慧 郝军峰 李冰 卫静宜 赵涛
2025, 58 (2): 167-169. DOI: 10.35541/cjd.20210867
摘要674)   PDF (5574KB)(19)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胶(SVF-gel)填充对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进行SVF-gel填充治疗的28例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7 ~ 38(26 ± 4.86)岁,包括箱车型痤疮瘢痕8例,滚轮型痤疮瘢痕14例,介于两者中间6例。治疗后评估患者的外观改善程度,进行临床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VF-gel填充后,凹陷性痤疮瘢痕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患者的ECCA权重评分(23.8 ± 10.2)明显低于治疗前(52.5 ± 15.8),治疗前后比较,t = 11.68,P < 0.001。患者主观满意率82.14%(23/28),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5/28),5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炎症反应,其中2例出现皮下结节。二次填充率为67.86%(19/28)。结论 SVF-gel填充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开放获取]   误诊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的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1例
袁梦莎 刘玲
2025, 58 (7): 640-641. DOI: 10.35541/cjd.20220755
摘要670)   PDF (6020KB)(678)    收藏
患儿女,9岁,因臀部、四肢角化性斑片7年余就诊。患儿出生时未见异常,1岁左右四肢出现角化性斑片,间断水疱,易破溃,疱液清亮。平时无特殊不适,出现水疱时局部疼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田晶 梁源 马琳
2024, 57 (12): 1157-1160. DOI: 10.35541/cjd.20210730
摘要652)   PDF (5120KB)(69)    收藏
【摘要】 目前一般规律使用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部分中重度难治性患儿,需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或超说明书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然而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AD关键炎症因子的发现,针对白细胞介素4/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AD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紫外线与雄激素性秃发
沈雨晴 宋秀祖
2025, 58 (7): 676-678. DOI: 10.35541/cjd.20210949
摘要613)   PDF (3899KB)(36)    收藏
【摘要】 紫外线照射可能促进雄激素性秃发(AGA)的发生。紫外线照射一方面通过氧化应激和微生态变化引起毛囊周围炎症,同时吸引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及肥大细胞参与毛囊微炎症;另一方面可以引起毛囊干细胞、毛乳头细胞以及真皮成纤维细胞老化和弹力纤维增加,促进AGA。本文综述近年相关文献,为倡导头发与头皮防晒从而预防AGA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开放获取]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协作组
2025, 58 (1): 9-19. DOI: 10.35541/cjd.20240405
摘要591)   PDF (13945KB)(845)    收藏
【摘要】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包括光线性角化病(癌前病变)、鲍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乳房外Paget病等,危害大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作为NMSC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贯穿其治疗全程,可实现集防治康复于一体的综合疗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给予ALA-PDT治疗NMSC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实用和规范的建议,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协作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全面评估、借鉴国内外文献、共识/指南和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制订了本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1例
宋晓婷 赵作涛 王爱平
2024, 57 (12): 1147-1148. DOI: 10.35541/cjd.20210904
摘要545)   PDF (3485KB)(10)    收藏
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皮损伴疼痛10年于2021年6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踝部出现瘀斑,逐渐加重,部分区域出现破溃,伴疼痛,严重时呈重度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8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开放获取]    局限性硬皮病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5, 58 (8): 699-708. DOI: 10.35541/cjd.20250080
摘要545)   PDF (12685KB)(785)    收藏
【摘要】 局限性硬皮病(LS)是一种以真皮及皮下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皮肤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容貌、皮肤功能及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缺乏LS的相关诊治指南或共识,临床上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为提升我国皮肤科临床医生对LS的认识,规范诊治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皮肤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对LS临床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评估方法、治疗方案等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达成共识,以期为该病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银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嘉琪 张禁 唐隽
2025, 58 (1): 84-88. DOI: 10.35541/cjd.20220869
摘要520)   PDF (6395KB)(19)    收藏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银屑病的管理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究银屑病与新冠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以及银屑病与新冠病毒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皮肤科医生和银屑病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诊疗指导,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诊疗路径皮肤科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5, 58 (6): 497-502. DOI: 10.35541/cjd.20240676
摘要511)   PDF (7600KB)(434)    收藏
【摘要】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是由缓激肽介导、以皮肤和/或黏膜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皮肤、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喉头水肿死亡率高。提升皮肤科医生诊断和治疗HAE的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改善HAE患者的预后。我国19位皮肤科专家根据近年国内外高质量文献和专家经验,经多次讨论制订了本共识,期望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HAE诊断和治疗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开放获取】 儿童脓疱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
2025, 58 (4): 297-306. DOI: 10.35541/cjd.20240714
摘要492)   PDF (12552KB)(920)    收藏
【摘要】 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罕见的银屑病亚型,属于自身炎症性疾病范畴,临床以泛发或局限分布的红斑及无菌性脓疱为特征,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伴有系统症状,病情反复、迁延。儿童作为高发人群,管理策略与成人有所区别。本共识综合国内外诊疗进展,结合我国现状,针对儿童脓疱型银屑病的诊断、临床亚型、疾病评估及治疗方法,共遴选了13个临床较为关注的问题,经专家组共同讨论最终形成33条循证推荐意见,旨在提升该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汗液在胆碱能性荨麻疹中的作用
郑雅萱 苏惠春
2025, 58 (6): 573-577. DOI: 10.35541/cjd.20230055
摘要492)   PDF (6514KB)(45)    收藏
【摘要】 胆碱能性荨麻疹(CholU)是一种由于运动或被动受热后身体核心体温升高并出现一过性针尖大小瘙痒性或刺痛性风团和红斑的诱导性荨麻疹,部分合并血管性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holU的发病机制涉及汗液过敏和特应性体质、汗液中的组胺释放增多和马拉色菌的影响、少汗区域胆碱能受体的减少以及胆碱酯酶表达下降、血清因子和自身抗体等。常规或加倍剂量的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是CholU的一线治疗。对于难治性排汗正常的CholU患者可进一步选择生物制剂、汗液脱敏等治疗,严重少汗型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等。本文从汗液与CholU关系的角度,综述CholU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系统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斑秃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翔倩 张建中 周城
2025, 58 (7): 646-649. DOI: 10.35541/cjd.20240247
摘要485)   PDF (5128KB)(13)    收藏
【摘要】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毛囊为靶器官的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重度斑秃一直是斑秃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以Janus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正逐渐用于重度斑秃的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斑秃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开放获取]   阿普米司特治疗银屑病专家指导意见(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
2025, 58 (5): 416-424. DOI: 10.35541/cjd.20240155
摘要482)   PDF (11288KB)(835)    收藏
【摘要】 阿普米司特是国内首个获批治疗银屑病的口服靶向小分子药物。阿普米司特特异性靶向磷酸二酯酶4调节炎症平衡的机制,使其可广泛应用于各型银屑病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阿普米司特可有效治疗轻、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特殊部位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掌跖脓疱病及儿童银屑病,且安全性、耐受性好。以阿普米司特的药理作用、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数据等为依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召集相关专家制订本指导意见,目的是规范、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阿普米司特治疗银屑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性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杨子靖 陈利红 阮叶平 文莞廷 张嘉艺 王海伦 潘萌 赵肖庆
2025, 58 (1): 65-69. DOI: 10.35541/cjd.20240359
摘要477)   PDF (7993KB)(2)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 60岁)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关注罕见不良反应。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接受标准方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老年AD患者281例,统计分析其性别、病程、皮疹、瘙痒程度等临床特征,记录0 ~ 16周随访期间皮疹、瘙痒程度变化及相关不良事件,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A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81例老年AD患者中,男214例(76.16%),女67例(23.84%),年龄x ± s为(71.13 ± 7.91)岁,发病年龄(59.92 ± 15.72)岁,病程[M(IQR)]为[5.00(13.00)]年。经标准方案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AD评分(SCORAD)及主观瘙痒数值评定量表(NRS)分数的改善率逐渐增加,第16周时,SCORAD和NRS的中位改善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37%(23.89%)]和[75.00%(29.72%)]。不良事件发生率整体较低,仅16例(6.05%)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其中常见不良反应如结膜炎(2例,0.71%)、面部红斑(1例,0.36%)等均轻微可耐受。10例(3.56%)出现免疫漂移。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老年AD疗效可靠和安全,但有可能发生免疫漂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开放获取]    中国麻风分子和免疫诊断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专病联盟分枝杆菌病研究联盟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性病检验与诊断分会
2024, 57 (11): 969-975. DOI: 10.35541/cjd.20230376
摘要477)   PDF (8809KB)(860)    收藏
【摘要】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皮肤涂片查菌和皮肤损害组织学检查。但部分麻风疑似患者,如少菌型、纯神经炎型患者,按传统实验室检查无法诊断,有必要利用分子和免疫学检查协助诊断。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麻风诊断相关文献、指南基础上编写,旨在促进麻风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