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开放获取]    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4, 57 (5): 387-399. DOI: 10.35541/cjd.20230746
摘要3001)   PDF (16357KB)(4367)    收藏
【摘要】 慢性瘙痒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瘙痒发生机制复杂,病因诊断与治疗常面临挑战。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慢性瘙痒的认识,规范诊治行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在我国《慢性瘙痒管理指南(2018版)》的基础上,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对慢性瘙痒的分类、病因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为慢性瘙痒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案提供专家意见与循证医学证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开放获取]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专委会
2024, 57 (12): 1065-1070. DOI: 10.35541/cjd.20240260
摘要2350)   PDF (3803KB)(2565)    收藏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破坏皮肤、黏膜或毛囊的黑素细胞所致,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等根据国际白癜风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2024版《白癜风诊疗共识》。本版共识突出了白癜风的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和JAK抑制剂应用等,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规范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开放获取]    炎症后色素沉着防治专家共识 (2024版)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
2024, 57 (11): 998-1003. DOI: 10.35541/cjd.20240087
摘要2165)   PDF (7626KB)(3776)    收藏
【摘要】 炎症后色素沉着是各种内外源性因素造成皮肤炎症或损伤后导致的色素增加性疾病,对患者情绪及社交造成困扰。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皮肤美容学组组织本领域专家从炎症后色素沉着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整理及分析,制订本共识,以期为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防治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治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1): 976-997. DOI: 10.35541/cjd.20240294
摘要1861)   PDF (27228KB)(359)    收藏
【摘要】 银屑病的治疗已经进入靶向治疗时代,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批准上市并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及白细胞介素36抑制剂五大类9种制剂;小分子药物包括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通路中磷酸二酯酶4、Janus激酶(包括酪氨酸激酶2)等不同环节共两类4种药物。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南,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开放获取]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4, 57 (6): 493-502. DOI: 10.35541/cjd.20230682
摘要1722)   PDF (12529KB)(2231)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过敏原作为AD的诱发因素之一,可导致AD复发或加重。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通过识别过敏原,可指导对AD的长期管理。关于sIgE检测在AD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共识基于目前国内外指南和相关研究证据,总结了AD患者进行sIgE检测的临床价值,并在患者选择、检测方法和检测项目选择、结果解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出了9条推荐意见,为sIgE检测在我国AD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统一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开放获取]    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治疗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医学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罕见病联盟皮肤罕见病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0): 873-886. DOI: 10.35541/cjd.20240222
摘要1654)   PDF (17657KB)(3052)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以皮肤和/或黏膜的水疱、大疱、糜烂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对天疱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有必要制订中国天疱疮诊疗指南。由相关学术组织组建的指南工作组,基于国内外现有证据,结合我国国情,经过多轮论证与遴选,形成了关于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12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和30条推荐意见,为天疱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开放获取]    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
2025, 58 (1): 1-8. DOI: 10.35541/cjd.20240407
摘要1172)   PDF (10301KB)(1487)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国内外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进展迅速,对该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规范老年皮肤瘙痒症的诊疗与康复,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老年皮肤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老年皮肤瘙痒症诊疗与康复专家共识(2025版)》,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缓解或消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开放获取]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疗指南(2024版)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护肤品和护肤材料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激光美容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激光学组
2024, 57 (6): 485-492. DOI: 10.35541/cjd.20230674
摘要961)   PDF (10103KB)(1792)    收藏
【摘要】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累及皮肤、黏膜及附属器等的局部或全身性损害。随着化妆品的种类增加及其广泛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日益增高,发病类型增多,临床特征多样。为加强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本指南基于文献检索及评价、讨论、论证会、征求意见等制订流程,组织相关专家对《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疗指南(2018版)》进行了更新与修订,旨在规范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诊疗和安全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寻常型天疱疮1例:因果还是巧合?
郭子瑜 姚南 湛意 刘昱 武瑞芳 谭怡忻 廖洁月 赵明 张桂英
2024, 57 (10): 948-950. DOI: 10.35541/cjd.20220053
摘要957)   PDF (10257KB)(23)    收藏
患者男,52岁,因全身皮肤及口腔黏膜起水疱、大疱伴糜烂结痂1月余于2021年7月29日入住我院。患者诉2021年5月27日接种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无头痛、发热及注射部位不适等症状,接种后第4天,鼻尖部、舌部开始出现小水疱,当时未予重视,后头皮、躯干、四肢、腋下陆续出现多处松弛性水疱、大疱,水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伴瘙痒、疼痛,颈部及双腋下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开放获取]    乳房外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乳房外Paget病诊治专家共识(版)》编写委员会专家组
2024, 57 (5): 400-408. DOI: 10.35541/cjd.20230603
摘要912)   PDF (11314KB)(1634)    收藏
【摘要】 乳房外Paget病是一种少见且易误诊的皮肤恶性肿瘤,其早期病变局限于表皮,也可浸润至真皮层,晚期则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乳房外Paget病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包括阴囊、阴茎、外阴以及肛周、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常表现为红色斑片或浸润性斑块,部分皮损伴有鳞屑、糜烂等。在选择治疗方案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本专家共识基于国际上最新的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临床治疗实践,形成了关于乳房外Paget病分期治疗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以及新型治疗方法,为规范乳房外Paget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开放获取]    中国皮肤结核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专病联盟分枝杆菌病研究联盟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性病检验与诊断分会
2024, 57 (5): 426-434. DOI: 10.35541/cjd.20230354
摘要900)   PDF (11271KB)(1638)    收藏
【摘要】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延误诊断可能导致皮肤与软组织损毁,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综合判断。皮肤结核治疗疗程长且需要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早期规范的诊疗是保证良好预后的关键。本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皮肤结核与结核相关文献、指南基础上编写,旨在规范皮肤结核诊疗流程,提高皮肤结核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
2025, 58 (2): 99-125. DOI: 10.35541/cjd.20240054
摘要884)   PDF (33181KB)(153)    收藏
【摘要】 随着近年皮肤病学研究的发展,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渐用于皮肤病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复杂及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将靶向治疗合理、有效、安全地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指南共识,结合中国皮肤病患者的特点,通过多次深入讨论和修改制订本共识,按照疾病分类,从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治疗方案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红皮病型银屑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2024, 57 (5): 409-417. DOI: 10.35541/cjd.20230570
摘要872)   PDF (11306KB)(172)    收藏
【摘要】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大量糠状鳞屑为特征,常伴系统性症状,且病情较严重、容易复发。本共识专家组在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形成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诊疗模式,以期为我国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开放获取]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银屑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2024, 57 (12): 1079-1090. DOI: 10.35541/cjd.20240226
摘要761)   PDF (14943KB)(1160)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白细胞介素17A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炎症因子,司库奇尤单抗是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17A的单克隆抗体, 在中国获批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6岁及以上患者、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上市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对司库奇尤单抗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长期使用策略、特殊患者的使用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形成了专家共识,目的是促进司库奇尤单抗的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2024, 57 (12): 1071-1078. DOI: 10.35541/cjd.20240321
摘要745)   PDF (10108KB)(43)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AD的治疗正步入个体化时代。针对不同维度进行分层有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但目前尚缺乏AD的分层方案和以此指导的个体化治疗。因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围绕AD系统治疗的个体化综合评估、系统治疗药物、不同维度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系统治疗的模式等内容,制订中重度AD分层个体化系统治疗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其他生物制剂相关矛盾性银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陆佳维 鲁严
2024, 57 (5): 479-482. DOI: 10.35541/cjd.20210420
摘要725)   PDF (5124KB)(46)    收藏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TNFi)已成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无法耐受传统治疗或传统治疗失败时的重要选择。2% ~ 5%使用TNFi的患者会诱发银屑病皮损或加重银屑病,TNFi既是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又是诱因时,被称为矛盾性银屑病。矛盾性银屑病与经典银屑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但免疫学机制不同。该文概述了矛盾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置流程,同时总结了其他常见生物制剂使用中出现矛盾性银屑病的概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开放获取]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
2024, 57 (5): 418-425. DOI: 10.35541/cjd.20230718
摘要715)   PDF (10091KB)(1260)    收藏
【摘要】 耐药皮肤癣菌感染是近期临床微生物领域与皮肤病领域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出现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病例,预示存在人群传播的风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组织专家基于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数据,对耐药皮肤癣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菌株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出推荐建议,制订了完整的诊治方案,以期为我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安罗替尼治疗皮肤血管肉瘤1例
陈虎艳 王磊 刘伊雯 周君浩 曹蕾
2024, 57 (5): 462-463. DOI: 10.35541/cjd.20210557
摘要672)   PDF (8646KB)(5)    收藏
患者男,80岁,因头皮多发暗红色斑块6个月于2019年12月先后至无锡市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7个月前右耳后出现1枚甲盖大小黑色斑块,自认为撞伤所致,未予诊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诱发银屑病样皮炎1例
曹雪 高永龙 周玲慧 刘昱昕 喻楠
2024, 57 (9): 839-840. DOI: 10.35541/cjd.20210836
摘要662)   PDF (10708KB)(11)    收藏
患者男,34岁,确诊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10周后出现红色斑块8 d于2021年5月24日来我院就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治疗瘙痒的小分子/生物制剂药物研究进展
郭澜 晋红中
2024, 57 (5): 475-478. DOI: 10.35541/cjd.20210582
摘要632)   PDF (5110KB)(35)    收藏
【摘要】 近年来,皮肤瘙痒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开发了许多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针对参与瘙痒信号传导通路如神经激肽受体1、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瞬时受体电位M8通道、白细胞介素31等的小分子药物或生物制剂。部分药物对多种皮肤病的瘙痒治疗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瘙痒患者尤其是对传统药物治疗抵抗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本综述总结以上针对瘙痒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及生物制剂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瘙痒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特应性皮炎共病的研究进展
谢欣然 张璐 杜丹 李晓雪 李焰梅 蒋献
2024, 57 (11): 1058-1063. DOI: 10.35541/cjd.20230099
摘要622)   PDF (7578KB)(30)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与哮喘、变应性鼻炎、食物过敏等特应性疾病共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显示AD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多种疾病存在关联,加重AD患者疾病负担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既往文献报道的AD相关共病,分析其可能的共同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开放获取]   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专家共识(2024)
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共识制订专家组
2024, 57 (7): 581-589. DOI: 10.35541/cjd.20230584
摘要606)   PDF (11288KB)(769)    收藏
【摘要】 鲜红斑痣是一种以皮肤表面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先天性、进行性毛细血管畸形。好发于面颈部,明显的外貌特征可能会带来社会歧视,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光动力疗法作为鲜红斑痣的一种新兴疗法,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治疗鲜红斑痣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自2017年以来,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已被广泛用于鲜红斑痣患者,为进一步规范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的临床应用,共识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制订本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抗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致银屑病研究进展
隋长霖 常晓 赵琪 朱威
2024, 57 (6): 570-574. DOI: 10.35541/cjd.20210442
摘要598)   PDF (6349KB)(24)    收藏
【摘要】 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断有此类药物引起或加重银屑病的报道。该文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与可能机制,总结与评价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相关药物,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CD20单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δ抑制剂以及多靶点药物。多数病例银屑病发生与药物可能或很可能相关,仅少数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2018—2023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卢文杰 梁诗晴 岳晓丽 李婧 张家晖 龚向东,
2024, 57 (5): 445-449. DOI: 10.35541/cjd.20240034
摘要583)   PDF (6525KB)(8)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淋病近年流行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我国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8—2023 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各县区淋病病例报告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淋病报告发病率趋势。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中的Moran指数、全局G系数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淋病在县区层面的聚集模式及热点地区,通过时空扫描分析中的Poisson分布模型识别淋病聚集区。结果 2018—2023年我国淋病的报告发病率由9.59/10万下降到7.35/10万,年均变化百分比为-4.9%,发病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 = 0.11)。全国各县区淋病报告发病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Moran指数在0.39 ~ 0.60之间(P<0.001);全局G系数检验统计量Z(G)均>1.96,表明淋病疫情呈现高值聚集模式。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时空扫描共识别出70个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结论 近6年我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波动下降;全国淋病在县区层面有显著的时空聚集特点,热点地区和时空聚集区基本一致,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需进一步调查其成因并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开放获取]    白癜风光疗指南(2025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5, 58 (3): 197-208. DOI: 10.35541/cjd.20240547
摘要566)   PDF (12482KB)(1028)    收藏
【摘要】 紫外线光疗是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指导和规范紫外线光疗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光医学及色素疾病领域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白癜风光疗最新研究进展及专家临床经验,经充分讨论,制订了《白癜风光疗指南(2025版)》,对白癜风紫外线光疗的原理、禁忌证、个体化光疗方案、联合治疗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白癜风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开放获取]    红蓝黄光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
2025, 58 (3): 209-215. DOI: 10.35541/cjd.20240354
摘要552)   PDF (10764KB)(992)    收藏
【摘要】 红蓝黄光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低强度光疗。近年来随着光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安全高效的红蓝黄光治疗技术在痤疮、雄激素性秃发、皮肤创面、带状疱疹等皮肤病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尚无统一规范的推荐性方案。为提高红蓝黄光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部分专家,在国内外文献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诊疗现状,对红蓝黄光治疗在皮肤科临床的规范应用提出具体建议,供临床医生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JAK抑制剂巴瑞替尼治疗环状肉芽肿1例
侯晓媛 吴南辉 徐明圆 刘业强
2024, 57 (5): 461-462. DOI: 10.35541/cjd.20210709
摘要535)   PDF (7474KB)(12)    收藏
患者女,63岁,因双手背发疹伴痒10年于2021年9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红色丘疹,呈环状排列,偶觉轻度瘙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田晶 梁源 马琳
2024, 57 (12): 1157-1160. DOI: 10.35541/cjd.20210730
摘要481)   PDF (5120KB)(68)    收藏
【摘要】 目前一般规律使用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部分中重度难治性患儿,需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或超说明书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然而这些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AD关键炎症因子的发现,针对白细胞介素4/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AD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休止期脱发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及诊疗研究进展
张硕 张韡 徐丹
2024, 57 (8): 761-764. DOI: 10.35541/cjd.20230069
摘要480)   PDF (5196KB)(9)    收藏
【摘要】 休止期脱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脱发的最常见类型。本文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与休止期脱发的相关性、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压力剧增、机体免疫反应、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加重等因素诱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休止期脱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202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新进展
罗帅寒天 龙海 陆前进,
2024, 57 (5): 468-471. DOI: 10.35541/cjd.20230750
摘要478)   PDF (5148KB)(54)    收藏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2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主要代表性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巴瑞替尼治疗青斑样血管病1例
宋晓婷 赵作涛 王爱平
2024, 57 (12): 1147-1148. DOI: 10.35541/cjd.20210904
摘要451)   PDF (3485KB)(9)    收藏
患者女,27岁,因双下肢皮损伴疼痛10年于2021年6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踝部出现瘀斑,逐渐加重,部分区域出现破溃,伴疼痛,严重时呈重度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8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开放获取]    毛鞘癌1例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特征报道
宁小荔 费文敏 韩洋 崔勇
2024, 57 (9): 835-836. DOI: 10.35541/cjd.20210771
摘要450)   PDF (11554KB)(709)    收藏
患者男,86岁。因面部右颧骨区结节7个月于2018年1月就诊。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面部右颧骨区出现孤立结节,近3周缓慢扩大且出现出血、破溃、结痂,无瘙痒、疼痛,未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开放获取]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建设及标准化病案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2025, 0 (4): 20240338-e20240338. DOI: 10.35541/cjd.20240338
摘要437)   PDF (21712KB)(572)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于婴儿期起病,可反复发作并持续到儿童及青少年,严重影响患儿的睡眠及生长发育,降低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近年来,我国儿童A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及各级别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国儿童AD循证医学证据匮乏,AD慢病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尚未广泛建立。为推动我国儿童AD专病门诊建设,提高儿童AD临床诊疗能力,规范诊疗过程,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讨论,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形成本共识,以期为我国儿童AD专病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提高AD患儿全病程(全周期)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开放获取]    疑似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致玫瑰糠疹1例
刘丽媛 陆海涛 齐海花 牛艳东 段昕所
2024, 57 (8): 752-754. DOI: 10.35541/cjd.20210817
摘要410)   PDF (12442KB)(751)    收藏
患者女,38岁,因周身红斑、丘疹、斑丘疹、脱屑伴瘙痒9 d于2021年3月26日就诊。患者9天前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012332)第2剂(第1剂接种时间2021年3月1日,两剂间隔15 d)10 h后于左上臂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斑丘疹,伴瘙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银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嘉琪 张禁 唐隽
2025, 58 (1): 84-88. DOI: 10.35541/cjd.20220869
摘要395)   PDF (6395KB)(18)    收藏
【摘要】 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银屑病的管理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究银屑病与新冠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回顾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以及银屑病与新冠病毒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皮肤科医生和银屑病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诊疗指导,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奥沙利铂诱发天疱疮1例
邹旭辉 冯天宇 范文格 杨雪松
2024, 57 (10): 951-952. DOI: 10.35541/cjd.20220686
摘要394)   PDF (4274KB)(2)    收藏
患者男,72岁,因躯干、四肢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6个月、加重1个月于2022年6月8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行“胆管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每21天1次,每次化疗后数小时至数日后全身出现丘疹、小水疱,自觉瘙痒,起初考虑化疗后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转录因子和受体调控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封梦荻 王文氢
2024, 57 (6): 575-578. DOI: 10.35541/cjd.20210457
摘要385)   PDF (5121KB)(11)    收藏
【摘要】 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肯定了转录因子和受体在痤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中Toll样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雄激素受体是痤疮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D、维A酸受体、表皮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是保护因素,这些因子有望成为痤疮预防和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痤疮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为痤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的诊疗进展
蒋佳怡 王大光
2024, 57 (12): 1153-1157. DOI: 10.35541/cjd.20210612
摘要379)   PDF (12334KB)(41)    收藏
【摘要】 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常引起甲板颜色、形态、结构异常,包括甲银屑病、甲斑秃、甲扁平苔藓和甲湿疹等。但由于同一疾病中甲体征多样,而不同疾病的甲体征相似,缺乏特异性,往往难以诊断。该文综述甲板表现与系统性皮肤病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关鉴别诊断以及非传染性炎症性甲病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沙利度胺成功治疗网状红斑性黏蛋白病1例
张雪 张颖 余音 史丙俊 王蒙昕
2024, 57 (6): 559-560. DOI: 10.35541/cjd.20210589
摘要375)   PDF (5402KB)(8)    收藏
患者男,16岁,因面部红斑丘疹伴轻微瘙痒1年,泛发全身4个月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红斑,散在粟粒大小丘疹,自觉轻微瘙痒,日晒后加重,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无好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开放获取]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协作组
2025, 58 (1): 9-19. DOI: 10.35541/cjd.20240405
摘要370)   PDF (13945KB)(560)    收藏
【摘要】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包括光线性角化病(癌前病变)、鲍恩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乳房外Paget病等,危害大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作为NMSC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可贯穿其治疗全程,可实现集防治康复于一体的综合疗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给予ALA-PDT治疗NMSC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实用和规范的建议,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光动力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协作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在全面评估、借鉴国内外文献、共识/指南和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诊疗现状,制订了本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