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开放获取]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2020, 53 (2): 81-88. DOI: 10.35541/cjd.20191000
摘要7683)   PDF (3135KB)(2168)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近10余年间我国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受累及的人群涉及各年龄段。本指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在2014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对特应性皮炎的定义、患病率、发病机制、分类、诊断、预防和治疗进行更新,可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开放获取]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2019, 52 (10): 667-710. DOI: 10.35541/cjd.20190847
摘要6191)   PDF (63010KB)(1203)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渐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能,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更新指南的目的是及时将国际国内研究的新的成果及时介绍给国内医师,与全球进展保持同步发展。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开放获取]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疗指南(2020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
2020, 53 (3): 168-179. DOI: 10.35541/cjd.20190808
摘要4876)   PDF (2223KB)(1047)    收藏
梅毒、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我国目前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按照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传染方式,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神经梅毒、隐性梅毒及先天梅毒等。淋病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主要侵犯泌尿生殖道,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伴发各种并发症,差别较大。这3种性病的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后确定。应尽早、规范并按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后应进行必要的随访。淋病的病原体耐药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CD70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米向斌, 邱贤文, 谭国珍
2008, 41 (11): 739-741.
摘要4632)   PDF (1569KB)(119)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共刺激分子CD70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DNA甲基化抑制剂氮杂胞苷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70分子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CD70分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活动期、1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及甲基化抑制组(氮杂胞苷处理正常人T淋巴细胞)的CD70+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用RT-PCR方法测定了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CD70 mRNA转录水平。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CD4+CD70+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4.55% ± 5.49%,活动期、非活动期SLE分别为85.25% ± 14.08%和77.65% ± 18.77%,甲基化抑制组为81.54% ± 8.71%,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活动期、非活动期SLE患者和甲基化抑制组CD70+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 < 0.01),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70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P < 0.05);SLE患者外周血CD70+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SLE疾病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72,P < 0.05)。结论 CD70的过度表达在SLE的免疫紊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CD70过度表达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的一个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中国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202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1, 54 (12): 1033-1047. DOI: 10.35541/cjd.20210643
摘要4469)   PDF (21480KB)(316)    收藏
【摘要】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治疗中重度、难治性及特殊类型银屑病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获批上市并已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三大类7种制剂,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生物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银屑病诊疗及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银屑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订本指南,从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性、患者的筛查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开放获取】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2022, 55 (12): 1041-1049. DOI: 10.35541/cjd.20220609
摘要4458)   PDF (14081KB)(6887)    收藏
【摘要】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皮肤病,部分病例存在病情迁延反复、临床疗效不佳等特点。本指南以2018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荨麻疹的最新研究进展,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数十位专家共同讨论后制定而成,适用于中国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除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外,还采用问答形式对荨麻疹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细致说明,以期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复方氟米松软膏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疗效对比研究
尹光文
2008, 41 (6): 411-412.
摘要4220)   PDF (1179KB)(82)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奥深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1例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奥深治疗组76例(其中慢性湿疹45例,神经性皮炎31例),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对照组75例(其中慢性湿疹43例,神经性皮炎32例),分别观察治疗后1、2、3周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13.16 %和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2、3周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3.95%和63.16%,对照组治疗后2、3周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28.00%和37.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3周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3.42%,84.21%和92.11%,对照组治疗后1、2、3周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8.67 %,60.00%和69.33%,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有明显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深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优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较为理想药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玫瑰痤疮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专业委员会
2021, 54 (4): 279-288. DOI: 10.35541/cjd.20201078
摘要3870)   PDF (14486KB)(1736)    收藏
【摘要】 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为此,组织部分专家在《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的基础上制定本指南,新版指南提出了分部位诊断标准,希望能进一步规范我国玫瑰痤疮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奥马珠单抗治疗作用机制与疗效评估
陈玉迪 耿鹏 赵嘉惠 涂平 赵作涛
2019, 52 (9): 652-655.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9.014
摘要3866)   PDF (5904KB)(43)    收藏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常伴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欧洲指南推荐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作为唯一三线治疗方案用于加倍剂量抗组胺药仍不能控制病情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尽管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尚未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本文综述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与监测指标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外用全反式维甲酸对日光损伤性皮肤的疗效观察
高兴华, 陈洪铎, Albert M. Kligman, 王雅坤
1995, 28 (6): 391-392.
摘要3735)   PDF (2267KB)(251)    收藏
长期过度日晒引起的日光损伤性皮肤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且在日光损伤的基础上易并发良或恶性肿瘤.自1986年来,国外陆续有一些关于外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简称RA)治疗日光损伤性皮肤的报道.我们于1990年10月至1993年10月首次在我国观察了外用RA制剂对日光损伤性皮肤的治疗作用,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2023, 56 (7): 573-625. DOI: 10.35541/cjd.20220839
摘要3694)   PDF (64769KB)(1202)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银屑病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银屑病是不可根治性疾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为了规范银屑病诊疗方法,提升诊疗能力,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融合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指南。考虑到银屑病的复杂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订,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应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
2021, 54 (2): 110-115. DOI: 10.35541/cjd.20200900
摘要3541)   PDF (8782KB)(1025)    收藏
【摘要】 目前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遗传、日光、性激素等有关,涉及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等机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无创检测技术。该指南结合近年研究新进展,全面阐述了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期与分型、诊断及治疗等,旨在提高中国皮肤科医师对黄褐斑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开放获取]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2019, 52 (4): 223-230.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4.001
摘要3481)   PDF (11754KB)(273)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儿童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伴脑炎及癫痫一例
宣暄 朱林榆 陈彬 李秉煦
2010, 43 (6): 438-439.
摘要3249)   PDF (1321KB)(12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开放获取]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2019, 52 (1): 1-5.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9.01.001
摘要3223)   PDF (7425KB)(601)    收藏
【摘要】 荨麻疹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上较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 易复发。本指南结合近年国内外荨麻疹研究的新进展,在2014 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汉族人群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更新和细致说明,有望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
黄琼, 杨勤萍, 方栩, 韩凌, 郑志忠, 傅雯雯, 孙建方, 姜祎群, 顾军, 高春芳, 许爱娥, 陈俊帆, 苏炳华, 何清波
2007, 40 (11): 655-658.
摘要3163)   PDF (369KB)(168)    收藏
目的 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个研究中心共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TNFR:Fc 50 mg/周,同时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7.5 mg/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7.5 mg/周,同时皮下注射空白模拟rhTNFR:Fc 50 mg/周,疗程12周.结果 124例患者完成了试验,治疗12周后,试验组PAS150、PASI75、PASI90的比例分别为86.11%,76.39%,52.78%,对照组分别为63.89%,44.44%,2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患者10 cm视觉模拟评分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达到痊愈和几乎达到痊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下降、感染、肝功能异常、注射局部水肿、瘙痒等,发生率试验组为26.39%,对照组为29.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TNFR:Fc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治愈率高,且毒性反应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不同疗程5%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
胡东艳, 陈蕾, 李明
2006, 39 (5): 257-259.
摘要2939)   PDF (328KB)(81)    收藏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疗程5%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A组单用CO2激光治疗:B组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4周,每周3次;C组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每周3次。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 共有90例外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完成临床研究,6个月后,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4.29%、50%及21.88%,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外用咪喹莫特乳膏8周组复发率低于前两组;外用4周组与8周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7)。激光治疗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4周组与8周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3.33%,84.38%。不良反应包括:红斑、瘙痒、疼痛、灼热、糜烂、溃疡,以及流感样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治疗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皮损的复发率比外用4周明显下降。两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奥马珠单抗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张宇 高迎霞 顾宁琰 朱虹 陈京京 胡清洁 周敏 段媛媛 姚煦
2021, 54 (7): 582-585. DOI: 10.35541/cjd.20201261
摘要2874)   PDF (6148KB)(36)    收藏
【摘要】 目的 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 - 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断为CSU并接受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皮下注射)治疗3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第0、2、4、6、8、10、12周使用7 d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评分(CU-Q2oL)评估患者的荨麻疹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记录比较奥马珠单抗治疗前后其他药物使用的变化情况。组内治疗前后UAS7、CU-Q2oL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60例CSU患者均接受12周奥马珠单抗治疗。患者基线UAS7为(22.37 ± 8.88)分,治疗第1次后UAS7降至(2.01 ± 5.13)分,达到治疗平台期;第12周时降至(0.60 ± 2.63)分, 93.3%的患者UAS7降至0分,3.3%达良好控制(UAS7 1 ~ 6分);UAS7降为0分所需时间为(22.4 ± 3.2) d。基线CU-Q2ol为(34.10 ± 15.01)分,治疗第1次后降至(2.41 ± 7.18)分,达到平台期,第12周为(0.56 ± 2.90)分, CU-Q2ol降至0分需要(21.15 ± 16.02) d。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既往治疗药物逐渐减量或停药,第12周时39例(65%)患者停用除奥马珠单抗外的治疗药物且症状达完全控制。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奥马珠单抗(300 mg/4周)对CSU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CSU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伴大细胞转化的蕈样肉芽肿一例
陈浩 刘排 张磊 姜祎群 孙建方
2011, 44 (2): 88-90.
摘要2712)   PDF (3048KB)(35)    收藏

蕈样肉芽肿病情进展缓慢,但发生大细胞转化则提示病情恶化,预后较差。蕈样肉芽肿发生大细胞少见,容易误诊。我们报道一例伴大细胞转化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0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伴瘙痒10年,颈后结节5月就诊。患者红斑性皮损显示典型蕈样肉芽肿改变,肿瘤细胞体积较小,表达CD3、CD4,少数细胞表达CD30;而颈后结节性皮损显示有较多的大细胞浸润,可见大细胞亲表皮现象,大细胞阳性表达CD3和CD4,约40%的大细胞表达CD30。结合患者临床病史和组织学改变诊断为蕈样肉芽肿的大细胞转化,给予患者阿维A口服(30 mg/d), 干扰素皮下注射(1周3次,每次2 × 106 IU),浅层X线局部照射等治疗,3周后患者皮损好转,目前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1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2021, 54 (2): 105-109. DOI: 10.35541/cjd.20200785
摘要2682)   PDF (7572KB)(992)    收藏
【摘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色素性皮肤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在2018版白癜风治疗共识的基础上复习近3年白癜风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对白癜风的维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干预应用进行修订,展望JAK抑制剂治疗,最终达成本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黄芩苷对人毛囊生长和毛乳头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朱海琴, 范卫新, 张卉
2007, 40 (7): 416-418.
摘要2677)   PDF (372KB)(138)    收藏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体外培养的人毛囊生长、毛乳头细胞增殖和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黄芩苷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8天,观察人毛囊生长及形态变化:作用于人毛乳头细胞72h,四甲基偶氮唑监(MTF)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结果 7.5.15,30,45μg/mL的黄芩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有明显促生长作用;3.75,7.5,15,30μg/mL的黄芩苷对毛乳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促进细胞分泌VEGF,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芩苷促进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生长,部分可能是通过增加毛乳头细胞分泌VEGF促使毛发生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SLE和妊娠
施辛 刘润秋
2011, 44 (1): 67-70.
摘要2663)   PDF (1824KB)(29)    收藏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育龄期妇女。近年来随着SLE诊治水平的提高,其治疗目标已不只是延长生命,而是要维持长期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何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最佳妊娠的时机,孕期、分娩及哺乳期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将是能否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银屑病光疗和光化学疗法的研究进展
杨宝琦, 赵娜, 张福仁
2005, 38 (3): 195-197.
摘要2603)   PDF (278KB)(97)    收藏
近年来新出现的窄波中波紫外线(UVB)、308nm准分子激光和药浴法光化学疗法(PUVA)在治疗银屑病方面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减少了紫外线的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光疗和PUVA治疗银屑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六种中药水煎剂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
黄礴 樊翌明 吴志华
2009, 42 (6): 428-430.
摘要2600)   PDF (1463KB)(161)    收藏

目的 探讨中药白鲜皮、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黄、白芷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效果及这六种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小鼠按给药不同分为白鲜皮、金银花、当归、荆芥、生地黄、白芷、地塞米松(DXE)及生理盐水(NS)组,利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通过测量耳厚度差和耳重量差,及其对皮损中炎症细胞浸润、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比较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结果 白鲜皮、金银花、当归、地塞米松组小鼠耳厚度及重量的增加、皮损中炎症细胞浸润数、小鼠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白鲜皮、金银花、当归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减少IFN-γ分泌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壮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与HLA-DQA1和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郑文军, 温斯健, 林有坤, 潘尚领
2008, 41 (12): 831-832.
摘要2597)   PDF (273KB)(46)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HLA-DQA1和DQB1基因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法对58例壮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02例健康壮族人的HLA-DQA1和DQB1座位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相应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HLA-DQB1*0303与壮族银屑病患者呈显著的正相关(OR=4.540,p=0.004),而HLA-DQA1*0501和HLA-DQB1*0301与壮族银屑病患者呈显著的负相关(OR=0.189,p=0.000;OR=0.367,p=0.018)。结论:以上3个HLA-DQ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人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密切,其中HLA-DQB1*0303可能为该人群银屑病的易感因子,而HLA-DQA1*0501和HLA-DQB1*0301则可能对银屑病有抵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国六省市白癜风流行病学调查
王晓艳 王婷琳 周城 沈佚葳 丁晓岚 刘盈 彭光辉 周俊娥 薛树旗 王仁利 孟雪梅 白云花 刘青 李航 杜娟 张建中
2010, 43 (7): 463-466.
摘要2596)   PDF (1977KB)(148)    收藏

目的 通过多地区、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中国白癜风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方法 在我国6个省、自治区中各选择1个城市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所有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和接受皮肤科医师检查。调查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抽样调查19 974例,有效问卷17 345份,应答率86.84%。发现白癜风患者122例,总患病率0.70%,标化患病率为0.56%。其中男性患者75例,患病率为0.95%,标化患病率为0.69%,女性患者47例,患病率为0.50%,标化患病率为0.45%。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 ~ 69岁、≥70岁组患病率最高。0 ~ 19岁初次发病的人数占21.85%,20 ~ 49岁初次发病的人数占47.05%。临床分型中限局型最常见(36.06%),节段型最少见(2.46%)。白癜风患者家族史阳性率为9.84%,社区人群为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1.97%的患者认为白癜风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结论 中国六省市白癜风标化患病率为0.5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人参皂苷和枸杞多糖对UVB诱导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提早衰老的影响
王小勇 毕志刚 王云贵 蒋琰 王燕飞
2010, 43 (3): 184-187.
摘要2526)   PDF (2149KB)(142)    收藏
目的 用重复亚毒性剂量UVB辐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衰老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人参皂苷Rb1、Rg1和枸杞多糖对UVB诱导的提早衰老的影响,及对衰老相关的信号分子p16、p21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予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10次、每次剂量为15 mJ/cm2的UVB辐射。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用β-半乳糖苷酶化学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用RT-PCR检测p16、p21和p5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种中药单体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形态、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细胞周期和p16、p21和p53 mRNA的表达均没有影响。UVB辐射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91.5%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UVB辐射组的G1期细胞数(88.63% ± 4.67%)上升,与对照组(49.18% ± 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VB + 人参皂苷Rb1、UVB + 人参皂苷Rg1、UVB + 枸杞多糖组G1期细胞数分别为71.04% ± 1.64%、70.38% ± 2.58%、80.09% ± 3.46%,与UVB辐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与对照组比较,UVB辐射组的p16、p21和p5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 < 0.05)。与UVB辐射组比较,三种中药单体能明显抑制UVB辐射细胞的p16 mRNA的表达(P均 < 0.05),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能明显抑制p21 mRNA的表达(P < 0.05),人参皂苷Rb1和枸杞多糖能明显抑制p53 mRNA的表达(P < 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Rg1和枸杞多糖对UVB诱导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提早衰老具有抑制作用,对p16、p21和p53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是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鳞屑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李远宏, 陈光, 张理涛, 王官清, 唐旭, 高兴华, 陈洪铎
2008, 41 (10): 695-696.
摘要2520)   PDF (1066KB)(92)    收藏
目的 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探讨其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组通用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银屑病活检标本(62份)、皮损处刮屑标本(79份)、非皮损处刮屑标本(62份)、正常人对照的活检标本(48份)和刮屑标本(48份)中的HPV DNA。结果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EV HPV)的DNA检出率在银屑病皮损活检标本中为77.4%,而在正常人活检标本中为27.1%,差异有显著性(P < 0.005)。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处的刮屑中,EV HPV DNA检出率分别为51.9%和48.4%。而正常人刮屑标本中为18.8%,与前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05)。在所有标本中均未检测到嗜黏膜性HPV DNA。 结论 银屑病患者中EV HPV DNA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
吴晓金 于小兵 沈惠良
2010, 43 (7): 496-496.
摘要2503)   PDF (524KB)(186)    收藏

[摘 要]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方法:收集91例阴囊湿疹患者, 分别应用除湿止痒软膏和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除湿止痒软膏)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80%和69.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优于糠酸莫米松乳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黄岚 马莉 黄琼 杨勤萍 郑志忠 朱学骏 王宝玺 顾军
2009, 42 (10): 691-694.
摘要2489)   PDF (2099KB)(179)    收藏

目的 探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3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疗程4周。试验组早晨外用模拟剂软膏基质,晚间外用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对照组早晚单用卡泊三醇软膏。于首次用药后第1、2、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百分比(79.23%)大于对照组(70.43%),两组比较,P < 0.01;且在治疗1周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75%的患者频数百分比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73.03%,对照组为48.32%,P < 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4周后试验组靶皮损红斑、浸润、鳞屑单独积分以及皮损总面积百分比等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20例受试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与皮肤有关的轻中度反应如瘙痒、毛囊炎、红斑等。结论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稳定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和用药方便、相对安全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模拟日光照射后皮肤CD1a、CD68阳性细胞变化的研究
郭英军 王雅坤 陈光 金光玉 李远宏 赵玉铭
2009, 42 (12): 850-851.
摘要2475)   PDF (1192KB)(321)    收藏

目的 观察正常人皮肤经日光模拟器照射(solar-simulated ultraviolet radiation,ssUVR)后,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LC)和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的变化。方法14名健康汉族女性志愿者于背部非曝光部位接受ssUVR照射。选择2个正方形部位,一处为正常对照,另一处为每日一次ssUVR照射。第4天照射后的72小时,进行活检取材。对所有标本进行CD1a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未照射部位正常表皮内的LC密度为258±61个/mm2,ssUVR照射部位的LC密度明显降低为96±53个/mm2,LC的形态不完整,树突变短而不明显。真皮浅层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未照射部位密度为290±22个/mm2,ssUVR照射部位的密度升高为399±65个/mm2。经过照射后真皮这些巨噬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位置上移,形态上树突变长并且大多数互相连接紧密。结论ssUVR照射可使LC数目减少,形态破损。真皮内的巨噬细胞则增高,这似有助于弥补紫外线照射对局部免疫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女童外阴原发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张立新 路娣 肖媛媛 马琳
2010, 43 (7): 515-515.
摘要2447)   PDF (1009KB)(13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2250例男男性接触者性伴与性传播感染率相关性研究
李辉 张北川 李秀芳 等
2009, 42 (10): 665-667.
摘要2431)   PDF (1598KB)(362)    收藏

目的 探讨我国男男性接触者(MSM)性伴状况与性传播感染(STI)感染率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对9城市MSM进行调查,用SPSS 11.0软件处理。结果 STI组男性伴数量多于非STI组(P < 0.05),自身性伴为较少性伴者的STI感染率低于有较多性伴者(P < 0.05)。通过公厕、公园或浴池结识性伴者的STI感染率,高于通过同学朋友邻居结识性伴者(P < 0.05)。自认为与性伴关系彼此专一者的STI感染率明显低于与性伴关系非彼此专一者(P < 0.01)。在婚者STI感染率高于非在婚者(P < 0.05),与妻子分居者STI感染率高于与妻子仍有性行为者(P < 0.05)。结论 减少MSM的男性伴数量,可以降低STI感染率。通过公厕、公园或浴池等场所结识性伴是MSM人群STI/HIV传播的重要途径。MSM中STI/HIV 感染存在异性性传播的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维A酸治疗银屑病致维A酸综合征一例
刘冬先,严小枫,徐昌敏,陈兴平,陈映玲,周剑峰
2009, 42 (3): 157-159.
摘要2401)   PDF (1842KB)(294)    收藏

报道维A酸治疗银屑病致维A酸综合征1例。患者男,32岁。有寻常性银屑病病史10余年。患者10余年来,头皮、躯干、四肢反复发红色斑丘疹、斑块,表面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伴瘙痒,确诊为银屑病,长期口服维生素类、中成药及外用药物治疗,皮损缓解与加重交替。半年前因皮疹加重,给予阿维A(方希)胶囊10 mg每日2次共20 d,后增至10 mg每日3次共30 d,皮疹好转后,减至10 mg每日2次巩固治疗,连续用药半年,皮疹基本消退。就诊前1周改为口服维胺酯(三蕊)胶囊50 mg每日2次,3 d后皮疹加重,炎症反应明显,随后皮疹迅速泛发全身,融合成大片状,水肿明显,大量脱屑,伴高热,体温达39 ℃以上,并伴低血压、呼吸困难、肺水肿、胸腔和心包积液、肾功能异常及血白细胞明显升高。诊断为维A酸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均改善。维A酸综合征发生急骤,病情凶险,需及时诊断、并积极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李妍 徐薇 顾恒 鞠梅 段逸群 曾宪玉 刁庆春 宁春竹 李邻峰
2020, 53 (5): 319-323. DOI: 10.35541/cjd.20190838
摘要2389)   PDF (2128KB)(10)    收藏
【摘要】 目的 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 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小切口皮瓣下剪除术治疗腋臭362例
查旭山,王丽,
2009, 42 (2): 144-144.
摘要2389)   PDF (570KB)(16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中国六城市斑秃患病率调查
王婷琳 沈佚葳 周城 丁晓岚 刘盈 彭光辉 薛树旗 孟雪梅 白云花 张建中
2009, 42 (10): 668-670.
摘要2375)   PDF (1539KB)(319)    收藏

目的 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斑秃患病率等基本数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在我国6个省各选一个城市进行社区人口斑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19 974人,收回有效问卷17 345份,应答率为86.84%。发现斑秃患者47例,总患病率为0.27%,标化患病率为0.24%。男性患病率为0.38%,女性患病率为0.1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 = 6.53,P < 0.05)。在47例斑秃患者中,脱发面积 < 1/3头皮面积者占70.21%, > 1/3占29.79%,全秃占2.13%,普秃占2.13%;有阳性家族史者8.51%。太原地区斑秃患病率为0.45%,西昌为0.33%,廊坊为0.28%,焦作为0.22%,淄博为0.17%,海拉尔为0.19%,各地区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国6城市斑秃患病率为0.27%。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皮肤非朗格汉斯树突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个新病种?
农琳, 赵邑, 任雅丽, 涂平, 熊焰, 张爽, 朱学骏, 李挺
2008, 41 (10): 653-656.
摘要2346)   PDF (2768KB)(183)    收藏
患者男,57岁,全身斑块进行性增多7年,面部、躯干和四肢多发大小不等红色结节和浸润性斑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全层弥漫散在分布的多形性肿瘤细胞,呈低密度增生状态。部分可见细胞突起,使细胞呈多角状。免疫组化CD45、FXIIIa、CD14、MHC-Ⅱ、CD68、lysozyme阳性,并有细胞外间质表达,CD1a、S-100阴性。电镜下细胞突起,核形不规则,胞质及基质中弥漫分布膜包绕低密度囊泡结构,无Birbeck颗粒。本例为一种罕见的皮肤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呈惰性侵袭性经过,可能起源于不成熟的真皮树突细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及凝血、抗凝血功能变化的观察
孙小强, 王璐, 门剑龙, 周之海
2008, 41 (8): 519-521.
摘要2337)   PDF (1595KB)(121)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抗凝血、凝血功能参数的改变来探讨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IL ACL 9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5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各项指标,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组抗凝血酶活性为69.2% ± 17.3%、蛋白C活性为80.4% ± 17.3%、蛋白C抗原含量为74.1% ± 23.8%,静止期患者组分别为84.6% ± 11.9%、93.1% ± 15.5%、95.2% ± 18.3%,均低于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102.0% ± 21.3%、107.4% ± 17.2%、103.2% ± 12.7%)。进行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为(1.4 ± 0.7) Au/L、vW因子为200.8% ± 35.3%,静止期分别为(0.9 ± 0.6) Au/L)、141.6% ± 59.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进行期患者vW因子水平高于静止期,抗凝血酶活性、蛋白C活性水平低于静止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抗凝血酶活性(79.5% ± 13.0%)、蛋白C活性(87.6% ± 10.9%)、蛋白C抗原含量(86.9% ± 20.5%)水平高于治疗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1.0 ± 0.86 Au/L)和vW因子(172.8% ± 44.5%)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156.2% ± 67.1%)高于静止期(129.4% ± 33.2%)和正常人对照组(101.0% ± 19.8%),静止期患者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ASI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SI分值与各项指标间亦无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降低,且抗凝血和纤溶的异常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头皮屑中白介素1α、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白介素8的测定
陈淑君, 方栩, 王侠生
2007, 40 (2): 92-94.
摘要2325)   PDF (320KB)(139)    收藏
目的 探讨头皮屑相关疾病中头皮屑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Sebutape胶带粘贴收集15例头皮糠疹、22例脂溢性皮炎、15例头皮银屑病、15例正常人对照者的头皮屑,经超声制备头皮屑萃取液,应用ELISA方法 测定其中的细胞因子,BCA增强法检测其总蛋白(TP)含量.结果 IL-1α/TP在头皮糠疹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脂溢性皮炎组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IL-1β/TP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银屑病组头皮屑中的IL-1ra/TP及IL-1ra/IL-1α比值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IL-8/TP在脂溢性皮炎组、头皮银屑病组中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结论 在头皮糠疹、脂溢性皮炎和头皮银屑病中,头皮屑的产生可能与IL-1α及/或IL-8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