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开放获取】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2022, 55 (12): 1041-1049. DOI: 10.35541/cjd.20220609
摘要4459)   PDF (14081KB)(6889)    收藏
【摘要】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皮肤病,部分病例存在病情迁延反复、临床疗效不佳等特点。本指南以2018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荨麻疹的最新研究进展,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数十位专家共同讨论后制定而成,适用于中国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除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等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外,还采用问答形式对荨麻疹分类、诊断及治疗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细致说明,以期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开放获取]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2023, 56 (6): 479-488. DOI: 10.35541/cjd.20220819
摘要1239)   PDF (12585KB)(4504)    收藏
【摘要】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组由特定诱因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该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病情迁延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规范疾病诊治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并经相关专家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开放获取]   我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特征:基于多家医院问卷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
王鑫 刘丽娟 李邻峰
2023, 56 (6): 525-530. DOI: 10.35541/cjd.20220935
摘要236)   PDF (7551KB)(2921)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9年1 - 12月在我国南北方12家三级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CSU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和4次随访时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就诊1周以来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伴发症状(如皮疹疼痛、关节痛、发热)、荨麻疹的分类及亚型诊断、以前和本次的治疗方案等,以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评价治疗效果。将四川、湖北、福建9家医院就诊患者归为南方组,北京、辽宁3家医院就诊患者归为北方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共纳入CSU患者1 396例,男592例,女804例,年龄(38.32 ± 16.13)岁,20 ~ 60岁1 109例(79.5%),20 ~ 40岁660例(47.3%)。初次发病年龄(35.85 ± 16.03)岁,病程[0.50(0.25,2.00)]年。过敏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伴随疾病,269例(19.3%)合并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169例(14%)合并湿疹/皮炎,39例(2.8%)合并哮喘;仅19例(1.4%)CSU患者既往有甲状腺疾病史,但133例(9.5%)本次就诊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检查阳性;437例(31.3%)患者血清总IgE升高,104例(7.4%)自身抗体阳性。南方组1 078例(77.2%),北方组318例(22.8%),南方组病程[(2.16 ± 4.76)年]长于北方组[(1.53 ± 2.80)年,P < 0.001],且有家族史比例(10.7%比3.5%)、伴皮疹疼痛比例(5.8%比0.9%)和关节痛比例(10.7%比0)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位于前3位的诊断分别为:CSU 835例(49.9%)、人工性荨麻疹437例(31.3%)、血管性水肿138例(9.9%),南方组单一诊断为CSU的比例(53%)高于北方组(38.9%,P < 0.001)。1 365例(97.8%)单独或联合使用常规剂量第二代H1抗组胺药,仅31例(2.2%)使用加倍剂量;其他类型药物多为联合使用,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的比例最高(36.6%),奥马珠单抗仅7例(0.5%)。结论 CSU南北方临床特征有显著差异,传统治疗方案背景下的治疗现状仍有不足,新型治疗药物有一定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开放获取]   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2022, 55 (11): 949-955. DOI: 10.35541/cjd.20220309
摘要1800)   PDF (8848KB)(2570)    收藏
【摘要】 化学剥脱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和皮肤光老化的治疗,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化学剥脱术是目前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规范化学剥脱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在广泛讨论基础上制定本共识,从化学剥脱术的定义和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开放获取]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 中国中药协会皮肤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2023, 56 (4): 287-293. DOI: 10.35541/cjd.20220853
摘要1193)   PDF (8880KB)(2247)    收藏
【摘要】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目前有多种西药和中药广泛用于该类皮肤病的治疗。为更加合理使用这些药物,相关领域专家以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为基础,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制定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专家共识,旨在规范药物应用,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皮肤科医师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2022, 55 (6): 465-470. DOI: 10.35541/cjd.20210885
摘要1426)   PDF (7597KB)(2200)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湿疹样皮疹和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往往需要系统治疗,传统的系统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近年来,生物制剂开始用于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其中白细胞介素4受体拮抗剂度普利尤单抗已经在我国上市。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组织本领域部分专家讨论度普利尤单抗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应用,并形成共识,希望本共识能为我国皮肤科医生临床应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开放获取]   成人皮肌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2, 55 (11): 939-949. DOI: 10.35541/cjd.20220420
摘要1317)   PDF (12511KB)(2190)    收藏
【摘要】 皮肌炎是一种特发性炎性肌病,可出现典型皮损、近端肌无力和多器官受累表现,亦可伴发恶性肿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国内外成人皮肌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和专家建议作为依据,制定成人皮肌炎诊疗共识,供各级皮肤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开放获取]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达标治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6): 489-495. DOI: 10.35541/cjd.20230004
摘要1215)   PDF (9000KB)(2136)    收藏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慢性荨麻疹中最常见的表型。标准剂量、加量或联合的二代抗组胺药是CSU的治疗选择,但约50%的患者对抗组胺治疗抵抗。达标治疗已被证实可提升慢性疾病的管理质量,但目前国内尚未提出CSU达标治疗的理念。我国荨麻疹诊疗及相关领域的31位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进展,结合专家经验,共同制订CSU达标治疗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开放获取]   老年特应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2023, 56 (11): 991-999. DOI: 10.35541/cjd.20230427
摘要843)   PDF (11327KB)(2099)    收藏
【摘要】 老年(> 60岁)特应性皮炎在人口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有较大不同,在诊断和治疗上有诸多需要特殊考虑的方面。因此,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老年特应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和指导对老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疗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开放获取]   保湿润肤类产品应用指导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8): 711-717. DOI: 10.35541/cjd.20230133
摘要885)   PDF (8894KB)(1729)    收藏
【摘要】 应用保湿润肤类产品是保护或修护皮肤屏障、维护皮肤健康和防治皮肤病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及合理应用保湿润肤类产品,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保湿润肤类产品的功效、成分选择、应用指征、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深入讨论并达成此共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开放获取】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建议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
2022, 55 (6): 471-479. DOI: 10.35541/cjd.20210434
摘要675)   PDF (11342KB)(1488)    收藏
【摘要】 环孢素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一种强效无细胞毒性的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转录,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皮肤科常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病的治疗,也有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等病治疗的报道。国内有关专家在检索和研究国内外环孢素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 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提出的环孢素治疗常见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专家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开放获取]   蕈样肉芽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蕈样肉芽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2023, 56 (5): 402-409. DOI: 10.35541/cjd.20220909
摘要746)   PDF (10029KB)(1448)    收藏
【摘要】 蕈样肉芽肿(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类型,早期仅累及皮肤,进展期出现肿块并有淋巴结、外周血和内脏受累。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分期评估,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我国12位MF诊疗领域专家在国外最新指南和共识的基础上,回顾了治疗方法的循证医学级别,结合我国现状,在MF一线、二线治疗方案和新疗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规范MF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开放获取]   抗肿瘤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
2023, 56 (10): 907-919. DOI: 10.35541/cjd.20230084
摘要579)   PDF (16319KB)(1214)    收藏
【摘要】 皮肤不良反应是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常见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抗肿瘤治疗中断和减量。随着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皮肤不良反应也变得更常见和复杂。鉴于此,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组织专家讨论、梳理现有相关临床证据,形成本专家共识。本共识概述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常见皮肤相关不良反应,并提出预防和管理措施,旨在为肿瘤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医师及护理团队提供规范化建议,指导临床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2023, 56 (7): 573-625. DOI: 10.35541/cjd.20220839
摘要3698)   PDF (64769KB)(1202)    收藏
【摘要】 银屑病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无传染性。银屑病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银屑病是不可根治性疾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减少共病、维持长期疗效、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为了规范银屑病诊疗方法,提升诊疗能力,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融合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诊疗指南。考虑到银屑病的复杂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订,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应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开放获取】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2, 55 (12): 1050-1057. DOI: 10.35541/cjd.20220664
摘要576)   PDF (10061KB)(1036)    收藏
【摘要】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痤疮物理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规范ALA-PDT在痤疮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共识在2011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共识》基础上,围绕其作用机制、患者选择、治疗参数、操作流程以及治疗反应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从临床角度提供ALA-PDT治疗痤疮的操作管理及参数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开放获取】典型与非典型表现的特应性皮炎
李巍 李政
2023, 56 (1): 1-4. DOI: 10.35541/cjd.20220422
摘要487)   PDF (5208KB)(979)    收藏
【摘要】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早期的AD研究主要关注婴幼儿起病的AD,其典型皮损表现为以屈侧为主的湿疹样皮炎,大多合并遗传过敏性素质;而成人AD和老年AD中,分布和形态不典型的皮损较常见,如伸侧为主分布以及痒疹等多形性皮疹。目前临床上对于皮损形态、发病部位以及起病年龄等不典型的AD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D的诊断率。本文描述AD典型和非典型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增进我国皮肤科医生对AD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开放获取]  小分子靶向药物:银屑病治疗的新选择
俞晨 王刚
2022, 55 (9): 747-751. DOI: 10.35541/cjd.20210630
摘要905)   PDF (6397KB)(909)    收藏
【摘要】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靶向发病机制中关键分子的治疗策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除生物制剂外,银屑病小分子靶向药物日益受到关注,以磷酸二酯酶4、Janus激酶、酪氨酸激酶2等为主要靶分子,越来越多的候选药物在研究中观察到较好的疗效,部分药物已获批用于临床,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
赵柳琦 陈妍 陈丹阳 樊碧娆 王瑞 尚盼盼 陈喜雪 朱学骏 王明悦
2022, 55 (6): 480-485. DOI: 10.35541/cjd.20210813
摘要751)   PDF (8457KB)(886)    收藏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首次600 mg,后每2周300 mg,必要时提高注射频率)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共纳入21例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9例(90.5%)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内达到疾病完全或大部分控制;12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16周,均在治疗16周时仍可保持疾病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基线BPDAI评分为(122.5 ± 51.1)分,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后下降至(30.6 ± 27.4)分(t = 8.53,P < 0.001),并在治疗4周时继续下降至(12.7 ± 9.1)分(t = 9.73,P < 0.001)。21例患者均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4周内瘙痒明显缓解。在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10例患者中,9例治疗后明显下降。在基线血清IgE浓度升高的7例患者中,6例治疗后明显下降。1例(4.8%)出现病毒性结膜炎,其他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度普利尤单抗可有效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明显缓解瘙痒症状,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开放获取]   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3, 56 (12): 1096-1106. DOI: 10.35541/cjd.20230433
摘要379)   PDF (16791KB)(843)    收藏
【摘要】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光敏感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曝光部位湿疹样改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光生物学试验,治疗的关键为避光和去除光敏物,其他治疗包括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及系统药物等。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光皮肤病学领域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慢性光化性皮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共同讨论慢性光化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制订慢性光化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开放获取】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淀粉样变1例国内首报
温广东 冒丹丹 张原媛 窦沅青 赵培 吴晨雨 张建中
2022, 55 (6): 508-510. DOI: 10.35541/cjd.20210694
摘要912)   PDF (5585KB)(839)    收藏
【摘要】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开放获取]   天疱疮患者健康教育共识(2023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3, 0 (4): 20230123-e20230123. DOI: 10.35541/cjd.20230123
摘要532)   PDF (9006KB)(801)    收藏
【摘要】 天疱疮是一组少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不少患者对该病的性质、治疗、预后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疑问和误解。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天疱疮诊疗现状,整理并筛选出天疱疮患者关心的15条常见问题,涉及天疱疮的定义、病因、相关检查、治疗方法、用药指导、生活注意事项等方面,经专家撰写及集体讨论后制订本健康教育共识,旨在提高皮肤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增进天疱疮患者及家属对该类疾病的了解,促进医师和患者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开放获取]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陈奇权 杨显杰 顾恒 徐金华 郝飞 姚煦 宋志强
2023, 56 (6): 534-539. DOI: 10.35541/cjd.20220814
摘要273)   PDF (7557KB)(749)    收藏
【摘要】 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并为共识的构建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充分检索并评估慢性诱导性荨麻疹研究相关的文献,撰写《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初稿,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有代表性的25位专家,严格按照德尔菲法的研究方法,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两轮专家问卷函询,并对共识稿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结果 两轮问卷收回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 ± 0.09。第1轮问卷结果中有9个条目变异系数(CV值)>20%,3个条目的认可度平均值<7分;第2轮问卷结果中所有条目的CV值均<15%,原有认可度平均值<7分的3个条目认可度均升至7分以上,且所有条目的中位数均 ≥ 8分。两轮问卷结果的信度分析显示,Cronbach α系数和标准化Cronbach α系数均 > 0.9;两轮问卷结果的一致性Kendall协调系数检验结果均P < 0.001,第1轮问卷结果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0,第2轮为0.219。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也为共识的制定和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开放获取]   斑秃与Th2型免疫反应
章星琪
2022, 55 (11): 1013-1018. DOI: 10.35541/cjd.20220111
摘要370)   PDF (7746KB)(731)    收藏
【摘要】 斑秃的确切病因未明,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有证据显示过敏参与部分斑秃患者早发、重症、复发和迁延。尘螨过敏可能是部分重症斑秃患者尤其是儿童重症斑秃的病因之一,估计因为Th2型免疫反应占优势。脱敏可抑制Th2型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免疫格局,降低斑秃复发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另外,斑秃治疗前高IgE水平可预测度普利尤单抗有效率较高,高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可预示二苯环丙烯酮局部免疫疗法无效,因为该疗法通过拮抗Th1型反应而起作用。因此,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和IL-4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斑秃患者中提示Th2型反应占优势。本文重点分析过敏与斑秃的关系、抗过敏和脱敏在治疗斑秃中的作用,旨在为斑秃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2, 55 (12): 1033-1040. DOI: 10.35541/cjd.20220608
摘要1945)   PDF (10128KB)(720)    收藏
【摘要】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要表现。本共识在2018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针对国内带状疱疹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治疗药物的选择、特殊人群及特殊类型处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处置以及对疫苗预防接种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诊疗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带状疱疹的临床规范化诊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开放获取]   长波紫外线1皮肤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2022, 55 (11): 956-961. DOI: 10.35541/cjd.20220423
摘要530)   PDF (7659KB)(696)    收藏
【摘要】 长波紫外线1(UVA1)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UVA加补骨脂素(PUVA)以及中波紫外线光疗法相比,UVA1不仅穿透较深,而且无PUVA相关光毒反应等不良反应,为局限性硬皮病、特应性皮炎及蕈样肉芽肿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为保障UVA1光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及临床经验,在充分讨论后拟定本共识,从UVA1光谱特性及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等方面阐述,为皮肤科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开放获取]    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2023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2023, 0 (4): 20230324-e20230324. DOI: 10.35541/cjd.20230324
摘要304)   PDF (6402KB)(695)    收藏
【摘要】 为了制订符合中国临床实践特点的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标准,规范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的设置及运行,改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适宜的诊疗服务,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通过联合应用文献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和专家咨询法,撰写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建设标准。该标准提出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管理要求和评分标准,包括必选项目4个维度和考察项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均明确描述具体的条件或要求及评价方法,并赋予评分权重,阐述了特应性皮炎达标门诊分级认证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具有梯度的三个级别。该标准有利于提高各医疗机构门诊中特应性皮炎的规范诊治能力,推动国内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特应性皮炎管理的同质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开放获取]   从发病机制认知变化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进展
梁云生 黎展宏 伍奕蓓
2023, 56 (6): 552-558. DOI: 10.35541/cjd.20230102
摘要306)   PDF (9708KB)(676)    收藏
【摘要】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理机制复杂,自身抗体、炎症细胞、凝血与补体系统等均可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肥大细胞在其中居于中心地位。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研究更加注重于调控肥大细胞的病理状态。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治疗药物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开放获取]   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诊断标准的演进
曹华 郑捷
2022, 55 (11): 1008-1013. DOI: 10.35541/cjd.20220005
摘要507)   PDF (7686KB)(670)    收藏
【摘要】 目前皮肌炎诊断使用最广泛的标准是Bohan和Peter标准,该标准要求患者除典型皮疹外,还须满足至少2条肌炎表现才能诊断皮肌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因无肌炎表现而被排除在外,这使CADM的早期研究十分匮乏,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另外,诊断CADM依赖于对皮疹的认识和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因CADM早期皮疹表现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从而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对疾病预后的判断。本文梳理CADM的诊断标准,以利于其早期识别和诊断,也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开放获取]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重度特应性皮炎合并斑秃1例
邹昕 肖隽彦 潘娜 覃德桥 张伟明 高婷婷 覃莉
2023, 0 (1): 20220417-e20220417. DOI: 10.35541/cjd.20220417
摘要224)   PDF (3819KB)(650)    收藏
患者男,40岁,因全身皮肤反复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脱发于2021年4月29日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泛发全身,伴剧烈瘙痒,5年前头皮出现钱币大小的脱发,脱发区域随全身皮疹及瘙痒加重而扩大,自诉脱发可好转,但未能痊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开放获取】  皮肤干燥是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吗?
蔄茂强 叶理 赖庆松
2022, 55 (10): 913-915. DOI: 10.35541/cjd.20220484
摘要480)   PDF (4177KB)(647)    收藏
【摘要】 有学者认为,皮肤干燥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但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观点。实际上,皮肤干燥是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的表现。角质层含水量主要由角质层天然保湿因子的量决定,而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则主要由角质层脂质的质和量以及结构蛋白决定。如果皮肤干燥是由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所致,那么,角质层含水量应当与透皮失水率呈负相关性。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正常人皮肤、鱼鳞病皮损或皮脂腺缺乏的小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均无负相关性。相反,有研究显示,人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呈正相关性。因此,皮肤干燥似乎不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开放获取]   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轻中度湿疹患者瘙痒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李妍 项璐婧 李明 雷明君 田赞 袁建国 周虹 刘莹 王洁 陈晋广 王渟 高双双 张宇 李邻峰
2022, 55 (11): 1021-1025. DOI: 10.35541/cjd.20220281
摘要371)   PDF (6499KB)(581)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模拟剂对照临床研究,2021年3 - 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4家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轻、中度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一种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组外用该皮肤护理软膏模拟剂,每天瘙痒发作时即使用,连续使用14 d。分别于辅助治疗前和治疗7、14 d随访,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视觉模拟标尺法(VAS)等评价疗效,记录不良事件。主要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入组患者232例,男90例、女142例,年龄(40.13 ± 13.36)岁;观察组156例,模拟剂组76例。辅助治疗前两组患者EASI评分[(2.07 ± 2.24)分比(2.29 ± 2.28)分]、VAS评分[(6.22 ± 1.78)分比(6.20 ± 1.7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0.06,P值分别为0.486、0.955)。治疗1 d,两组VAS评分相对各自基线的变化即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 = 0.003)。治疗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值2.67分,显著低于模拟剂组3.35分(t = -2.28,P = 0.024)。治疗7 d和14 d,与基线相比两组EASI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853、0.731)。两组均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含低聚麦芽糖X的皮肤护理软膏辅助治疗湿疹瘙痒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开放获取】健康儿童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的相关性研究
赖庆松 陈爱祺 赖宇霖 叶理 王晓华 蔄茂强
2023, 56 (1): 35-39. DOI: 10.35541/cjd.20220672
摘要508)   PDF (7230KB)(567)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的相关性。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普宁市公共健康医疗中心、2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招募 ≤ 17岁健康儿童。用皮肤生理功能测量仪测量健康儿童左前臂屈侧和右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和角质层含水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 共招募1 396例健康儿童,年龄1个月至17岁,男783例、女613例。在1 ~ < 12个月组,除男童前臂部位的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外,男童胫前和女童前臂及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正相关(r值为0.283、0.404、0.420,均P < 0.05);在1 ~ 2岁组,男童前臂和女童胫前部位的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而男童胫前和女童前臂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正相关(r值为0.370、0.419,均P < 0.01);在3 ~ 5岁组和6 ~ 11岁组,除6 ~ 11岁组男童胫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外,两组男女性其他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172 ~ 0.293,均P < 0.05);12 ~ 17岁组,男女性前臂及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269 ~ 0.485,均P < 0.001)。结论 健康儿童前臂屈侧和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呈正相关,且随年龄增大,此正相关性有增加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开放获取]    绿甲综合征1例
刘改荣 闵建强
2023, 56 (6): 550-551. DOI: 10.35541/cjd.20210596
摘要266)   PDF (3226KB)(551)    收藏
患者男,21岁,因右手拇指指甲变绿7 d就诊。患者7 d前右手拇指指甲甲板变绿,面积渐扩大,颜色加深,无痒痛,其余指/趾甲无异常。患者3个月前不慎压伤右手拇指,后指甲变空,生长缓慢,未就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开放获取]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杨娜丽 许秋阳 吴含文 叶雅慧 朱吉玲 刘晶晶 李智铭
2023, 56 (6): 518-524. DOI: 10.35541/cjd.20220287
摘要375)   PDF (9080KB)(535)    收藏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中国浙南地区奥马珠单抗对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8年1月1日 至 2021年8月1日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CU患者资料,通过门诊随访形式,使用7天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荨麻疹控制评分(UCT)、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疾病活动、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估病情变化、停药后复发情况及不良事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结果 共纳入252 例抗组胺药应答不佳的 CU 患者,基线UCT为(5.0 ± 2.4)分,UAS7为(25.6 ± 6.2)分,DLQI 为(17.5 ± 4.7)分;其中204例(81.0%)奥马珠单抗初始治疗剂量为300 mg,48例(19.0%)为150 mg。在观察终点即(12.0 ± 1.4)个月,奥马珠单抗治疗整体控制率达到90.3%(224/248),其中137例(55.2%) 达到完全控制(UCT = 16分),87例(35.1%) 实现部分控制(12分 ≤ UCT<16分),24例(9.7%)不受控制(UCT < 12分),而10例部分控制患者在治疗剂量增加后转向完全控制。研究期间统计显示50例(36.5%)出现复发,其中32例选择用奥马珠单抗再治疗,30例(93.8%)达到部分或完全控制。治疗期间8例(3.2%)报告不良反应事件,均为轻中度。结论 真实世界中奥马珠单抗治疗CU有效,可改善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开放获取]    小汗腺汗孔瘤2例皮肤镜特征分析
顾菱熙 崔晶 黄玉鑫 冯江龙 张伟 李霞 陆洪光 申小平
2023, 56 (9): 876-877. DOI: 10.35541/cjd.20210257
摘要202)   PDF (3939KB)(533)    收藏
例1 患者男,58岁,因左足底皮疹20余年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足底出现一花生米大小粉红色斑丘疹,皮损逐渐增宽增厚为条状斑块,偶有出血,无瘙痒等不适,未予治疗。无类似疾病家族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开放获取]   奥马珠单抗治疗对抗组胺药反应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李丽俏 彭聪 陈翔 李捷
2023, 56 (6): 504-511. DOI: 10.35541/cjd.20220938
摘要315)   PDF (10244KB)(527)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奥马珠单抗治疗H1抗组胺药控制不佳的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使用H1抗组胺药疗效不佳并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CU患者,通过7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荨麻疹控制评分(UCT)评估治疗后4、12、24周的疗效。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分析临床特征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共121例符合入排标准且数据资料相对完整的CU患者纳入本研究,男54例(44.63%)、女67例(55.37%),年龄13 ~ 70(39.88 ± 14.36)岁;88例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72.73%),10例(8.26%)为慢性诱导性荨麻疹,23例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慢性诱导性荨麻疹(19.01%)。奥马珠单抗治疗4周时有效率为50.86%(59/116),完全应答率为25.86%(30/116);12周时有效率为78.26%(54/69),完全应答率为34.78%(24/69);24周时有效率为64.71%(22/34),完全应答率为23.53%(8/34)。治疗4周时,基线血清总IgE < 40 IU/ml的CU患者(26例)治疗有效率(30.77%)显著低于血清总IgE ≥ 40 IU/ml者(61例)(65.57%,χ2 = 8.93,P = 0.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年龄、发病年龄、合并过敏性疾病、伴随症状、基线红细胞沉降率、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均与UCT评分显著相关(均P < 0.05),而病程、临床类型、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细胞计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UAS7评分等与UCT评分无显著相关性。121例CU患者中,8例(6.61%)报道了轻中度不良反应。结论 奥马珠单抗可有效改善H1抗组胺药控制不佳CU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耐受性良好;对于无合并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共病、无血管性水肿等伴随症状、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可能获益更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开放获取】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不同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检测研究
梁燕华 杨瑶 莫慧慧
2022, 55 (10): 889-891. DOI: 10.35541/cjd.20210477
摘要554)   PDF (3898KB)(522)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液、唾液、皮疹和接触皮疹处衣物中VZV DNA,用χ2检验比较头面颈部与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VZV DNA阳性率,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标本VZV DNA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8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52.65 ± 14.83)岁,病程(5.23 ± 2.10) d。24例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10例(41.67%)VZV DNA阳性,62例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中8例(12.90%)阳性,两组比较,χ2 = 7.63,P < 0.05。治疗前后,37例采集了血液标本,35例采集了唾液标本,28例采集了皮疹标本,27例采集了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治疗前,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中VZV DNA阳性分别为32例(86.49%)、8例(22.86%)、26例(92.86%)、24例(88.89%),治疗(6.82 ± 2.23) d后,这4种标本的VZV DNA阳性率分别下降为51.35%、8.57%、89.29%、85.18%,仅血液标本治疗前后VZ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60,P = 0.003),其余标本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急性期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VZ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部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衣物处VZV DNA阳性率均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开放获取]    中国生殖支原体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4)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2024, 57 (3): 201-208. DOI: 10.35541/cjd.20230711
摘要276)   PDF (11971KB)(522)    收藏
【摘要】 生殖支原体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且与早产相关。因培养困难,诊断依赖于核酸检测,其耐药性增加导致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依据国际最新生殖支原体诊疗指南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生殖支原体感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随访和判愈、性伴管理、预防等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形成此共识,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开放获取】 复方紫草油改善轻中度尿布皮炎临床症状的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田晶 卫风蕾 陈萍 舒虹 郭艳萍 姬爱华 钱秋芳 路永红 陈谨萍 李云玲 杨挺 王榴慧 陈戟 宋俐 杨苏 王向东 钱华 韩秀萍 李萍 马琳
2022, 55 (10): 864-868. DOI: 10.35541/cjd.20210729
摘要331)   PDF (6540KB)(514)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外用复方紫草油治疗轻中度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全国19家医院纳入0 ~ 12月龄轻中度尿布皮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外用复方紫草油,对照组外用氧化锌乳膏,每日6 ~ 8次,观察期为7 d。分别于治疗第0、7天进行访视,评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家庭生活质量评分(DFI)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生存资料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343例尿布皮炎患儿中,31例违背方案,312例纳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试验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均完成第0、7天访视。试验组总有效率87.26%(137/157),对照组总有效率78.71%(122/1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4,P = 0.044)。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5.33 d、6.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67,P = 0.025)。治疗7 d后,两组DFI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间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02 ± 6.96,对照组3.58 ± 5.90,Z = -0.39,P = 0.686)。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2%(5/171),对照组5.45%(9/1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3,P = 0.865)。结论 复方紫草油可显著改善尿布皮炎患儿临床严重程度,提高总有效率,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庭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本期封面+目录
本期封面+目录
2022, 55 (8): 0-0.
摘要104)   PDF (9335KB)(509)    收藏
本期封面+目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