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中华皮肤科杂志
首页
期刊简介
作者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万方查重系统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审稿中心
主编中心
编辑中心
在线期刊
纸刊订阅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官方微信
专题文章
新冠专题
新冠专题 介绍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伴荨麻疹样皮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杨婷 石年 田黎明 黄朝卫 解翠林 刘娟 韩瑞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8 ):646 -648. DOI:10.35541/cjd.20200216
摘要
(
1779
)
PDF(pc)
(3073KB)(
6
)
收藏
患者女,49 岁,因全身红斑伴痒痛4 d、发热3 h 于2020年1月17日就诊。患者4 d前躯干、四肢出现水肿性红斑,自觉瘙痒,左侧腋下见片状红斑,自觉刺痛,未见水疱,大部分皮疹24 h内不能完全消退……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伴发的皮肤表现
高萌 姜祎群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55(10 ):932 -934. DOI:10.35541/cjd.20200509
摘要
(
1515
)
PDF(pc)
(3925KB)(
50
)
PDF(mobile)
(4516KB)(
1
)
收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伴有多种皮肤表现,主要包括血管性病变如冻疮样皮损、网状青斑、紫癜、瘀斑、肢端紫绀、坏疽以及炎性病变如弥漫性红斑、麻疹样皮损、急性荨麻疹、水痘样疹。部分皮损类型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或唯一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的指导意见
王刚 顾恒 郑敏 赵邑 顾军 晋红中 刘晓明 史玉玲 孙青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5 ):317 -318. DOI:10.35541/cjd.20200283
摘要
(
1350
)
PDF(pc)
(3608KB)(
29
)
PDF(mobile)
(3140KB)(
4
)
收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制剂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改变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或造成感染者病情加重,甚至影响预后。参考国际银屑病学术组织和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正在进行生物制剂治疗和拟进行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以及合并或不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提出了使用生物制剂的指导性建议,供临床实践中参考。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开放获取]
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屏障防护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李恒进 李航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3 ):159 -164. DOI:10.35541/cjd.20200112
摘要
(
1191
)
PDF(pc)
(2155KB)(
1761
)
收藏
医护人员在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过程中极易发生皮肤黏膜屏障损伤,进而引起急、慢性皮炎、继发感染,还会加重原有皮肤疾病。本文围绕手部清洁、手套佩戴和使用口罩与护目镜所产生的问题,以及针对消毒紫外线、眼、耳、鼻、口腔、头发的皮肤黏膜屏障防护,介绍了具体防护措施及建议。为了保护皮肤黏膜屏障,应严格遵守穿戴防护设备及消毒清洁的规范,防护不足与过度都会对皮肤黏膜屏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建议积极采用保湿等保护皮肤措施。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开放获取]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门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陆前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3 ):165 -167. DOI:10.35541/cjd.20200119
摘要
(
605
)
PDF(pc)
(2126KB)(
1297
)
收藏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给全国疫情防控带来重大挑战,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对于皮疹伴发热的患者如何合理开展预检分诊,是各级皮肤病专科医院以及皮肤科门诊量占比较大的综合性医院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2019-nCoV感染疫情防控阶段皮肤科门诊预检分诊的原则及流程,指导当前抗击2019-nCoV感染疫情工作。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征分析
陈瑞 梁文 蒋雨薇 方蔷 晏洪波 杨斌 周芬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11 ):923 -927. DOI:10.35541/cjd.20200356
摘要
(
599
)
PDF(pc)
(7487KB)(
8
)
收藏
【摘要】 目的 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皮肤损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网”网站发布问卷,于2020年3月10 - 20日通过微信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COVID-19确诊患者的6个感染病区病房的一线医护人员推送问卷。回收问卷,建立数据库,对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损伤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约550名医护人员,收集调查问卷404份,有效问卷391份,其中303例出现皮肤损伤。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手部清洁频率>10次/d、穿戴三级防护装备时长>6 h/周均是出现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经常使用护手霜可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被调查者中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79.81%(249/312),男性为38.35%(54/79)(χ2 = 4.741,P = 0.029)。手部清洁频率10 ~ 20次/d组[79.73%(118/148)]及>20次/d组(85.71%,84/98)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1 ~ 10次/d组[69.66%(101/145),χ2 = 9.330,P = 0.009]。穿戴防护装备时长1 ~ 5 h/周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4.04%,73/114)低于6 ~ 10 h/周组(81.48%,66/81)、11 ~ 15 h/周组(95.24%,20/21)、16 ~ 20 h/周组(81.82%,36/44)、21 ~ 25 h/周组(86.49%,32/37)、>25 h/周组(80.85%,7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164,P = 0.002)。391例被调查者中,消毒和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害集中表现为皮肤干燥(72.89%)、脱屑(56.78%)、皮肤压力性损伤(54.48%)、皮肤浸渍(45.01%)、敏感性皮肤(33.50%),相关皮肤病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痤疮(27.11%)、面部皮炎(23.27%)、湿疹皮炎(21.48%)、毛囊炎(18.92%)、皮肤真菌病(11.00%)、荨麻疹(9.21%)等。结论 抗击COVID-19的一线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高,加强皮肤的保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Stevens-Johnson综合征样皮损一例
谢小慧 陈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8 ):649 -650. DOI:10.35541/cjd.20200228
摘要
(
485
)
PDF(pc)
(3375KB)(
7
)
收藏
患者女,22岁,因间断发热、咳嗽伴呕吐13 d于2020年2月12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患者于2020年1月29日晨起出现发热,最高38.6 ℃,伴畏寒、嗜睡、咳嗽,1月31日出现呕吐、腹泻,自服复方金银花颗粒、解毒感冒颗粒、藿香正气丸、阿莫西林,症状无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丨
相关文章
丨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