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艳, 张宏, 乔建军. 两种培养基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菌丝相形成的比较[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8): 501
-502
. |
[2] |
李慎秋, 张春梅, 熊芬. 恶性黑素瘤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关系的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6): 362
-364
. |
[3] |
牟霞, 陆洪光, 余德厚, 吴承龙, 汪宇. 重组腺病毒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在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6): 365
-367
. |
[4] |
王丽英, 陈昆, 常宝珠, 顾恒, 郑家润. 118例志愿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2): 80
-82
. |
[5] |
刘全忠, 姚卫锋, 齐蔓莉, 李燕, 王惠平, 田敬群. 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的克隆、表达和鉴定[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12): 714
-716
. |
[6] |
徐丽贤, 骆丹, 吉玺, 林向飞, 朱洁, 缪旭. UVB诱导皮肤免疫抑制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光保护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9): 500
-502
. |
[7] |
朱元杰, 温海, 顾菊林, 陈江汉, 黄欣, 潘炜华, 徐红. 荚膜在新生隐球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黏附与通过细胞层中的作用[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8): 496
-497
. |
[8] |
徐永豪, 李春阳, 陈腊梅, 胡勤峰. 白念珠菌临床株氟康唑敏感性试验与ERG11基因突变检测[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12): 756
-758
. |
[9] |
姜祎群, 曾学思, 韩永智, 徐秀莲, 孙建方. 弥漫性色素沉着伴点状色素减退三例:一种新的色素性疾病?[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2): 107
-109
. |
[10] |
蒋法兴,其木格,钱革,郑波,叶顺章,苏晓红,胡白,王千秋. 头孢曲松低敏的淋球菌中青霉素结合蛋白2氨基酸替代或插入模式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8, 41(7): 45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