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4, Vol. 37 ›› Issue (5): 262-264.
苏晓红, 戴秀芹, 孙厚华, 叶顺章
SU Xiao-hong, DAI Xiu-qin, SUN Hou-hua, YE Shun-zhang
摘要: 目的 监测南京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报告1999-2002年的结果。方法 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菌株是否产β-内酰胺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共对417株淋球菌进行了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的阳性率由1999年的8.0%上升到2002年的31.31%(P<0.001),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阳性率由1999年的1.8%上升到2002年的22.2%(P<0.001)。在非PPNG中,染色体介导的青霉素耐药菌株的阳性率介于64.08%~87.80%。耐环丙沙星淋球菌的阳性率介于83.93%~97.17%。未检出对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球菌,但低敏菌株的比例从1999年的17.9%上升到2002年的50.5%(P<0.005)。在2001与2002年各检测出1株对大观霉素耐药的淋球菌。结论 南京地区分离的淋球菌中,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包括PPNG和TRNG)增长速度较快,染色体介导的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的淋球菌比例很高,大观霉素耐药性淋球菌偶见。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为治疗淋病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