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皮肤科杂志 ›› 2002, Vol. 35 ›› Issue (4): 284-286.
应作霖1, 孙建方1, 张行2, 姜祎群1, 许则峰2, 曾学思1, 桑红桂1
YING Zuolin1, ZHANG Hang1, JIANG Yiqun2, XU Zefeng1, ZENG Xuesi2, SANG Honggui1
摘要: 目的 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92.3%的肿瘤期MF、78.6%的斑块期MF和75.0%的斑片期MF显示端粒酶阳性;肿瘤期MF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斑块期和斑片期,且差异有显着性;而斑块期与斑片期之间差异无显着性.对照组的端粒酶均为阴性.讨论 MF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MF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MF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