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燕华玲, 王爱平, 万喆, 李若瑜.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敏感性的比较[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8): 515
. |
[2] |
孔祥明, 林俊萍, 王雅坤, 陈洪铎. 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临床型别的关系[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6): 338
-341
. |
[3] |
雷霞, 伍津津, 朱堂友, 鲁元刚. 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4): 220
-221
. |
[4] |
尹光文, 何秋波. 穿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4): 241
. |
[5] |
左亚刚, 王家璧, 刘方, 闫言, 朱铁山, 马东来, 王宝玺. 聚合酶链反应诱导HPV16E7C端基因突变和突变蛋白在真核细胞表达[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 38(2): 115
-117
. |
[6] |
耿松梅, 雷小兵, 曾维惠, 谭升顺, 彭振辉, 肖生祥. 制备真皮类似物促进表皮样结构形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6): 362
-363
. |
[7] |
丁政云, 李鑫, 蔡丽, 刘丽娟. 扁平苔藓皮损中白介素12p40的表达及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7): 403
-404
. |
[8] |
贾虹, 林麟, 崔盘根, 岳晓玉, 李慧珠, 杨雪源, 弓娟琴, 冯素英, 宗文凯. 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6, 39(9): 543
. |
[9] |
佘晓东, 王学军, 符美华, 沈永年, 刘维达. 皮肤念珠菌病患者多部位分离菌株DNA分型研究[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8): 479
-481
. |
[10] |
曹海育, 李建英, 刘英权. 斑秃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的关系[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9): 57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