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4, Vol. 27 ›› Issue (5): 307-307.

• 技术与方法 • 上一篇    下一篇

隐球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唐书谦1, 叶庆佾1, 钟白玉1, 骆惠均2   

  1.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重庆630038;
    2. 重庆大坪医院
  • 收稿日期:1993-10-19 修回日期:1993-12-27 出版日期:1994-10-15 发布日期:1994-10-15

唐书谦1, 叶庆佾1, 钟白玉1, 骆惠均2   

  1.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重庆630038;
    2. 重庆大坪医院
  • Received:1993-10-19 Revised:1993-12-27 Online:1994-10-15 Published:1994-10-15

摘要: 我们将免疫组化用于隐球菌病的诊断,并与几种常规隐球菌染色方法比较,以利于临床对隐球菌病诊断时选择更好的方法。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2例皮肤播散性隐球菌病,2例隐球菌系统性感染尸检标本(取材于肺、肝、心、脾、肾),均为已确诊的保存石蜡组织块切片。标本保存时间:皮肤标本平均2.7年,尸检标本平均时间为21.5年。4例组织学检查曾用过碘酸雪夫染色法(PAS)和粘蛋白卡红(MC)染色均证明为隐球菌,其中1例皮肤肉芽损害取材培养为新生隐球菌。